“我希望咱們魯省的人還是要多多支援咱們魯省的戲曲文化,就像是聊齋俚曲,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這些天都可以去不遠的‘天德劇院’去觀看!”
林牧在臺上十分賣力的為“聊齋俚曲”做著宣傳,一旁的蒲建章眼中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正當林牧準備下臺的時候,下面的遊客們不樂意了!
“再來一個!”
“再唱一個吧!”
“牧王爺,再來一個!”
遊客們此起彼伏的喊聲,讓林牧只能先將蒲建章送回到了後臺,然後再次被請上了舞臺!
林牧一臉苦笑的看著臺下興奮的人群,攤了攤手,說道,“各位,我今天也是來逛廟會的,大家都是一路人,再說了,人家等會這裡也有演出,是咱們淄州著名的呂劇團的演出,我這破車就別擋人家的好道了!”
但是,遊客們才不管什麼呂劇團不呂劇團的,大聲的起鬨讓林牧再表演一個節目!
“既然今天是呂劇演出,那我也不能喧賓奪主,就為大家唱一段呂劇吧!”
“相信現場大多數人都是魯省人,但是我更相信,你們對於呂劇並不是那麼的瞭解,我先給大家講一講呂劇這個名字的由來吧!”
“在建國之後,其實呂劇差一點就被叫成了‘魯劇’,畢竟是咱們呂劇是咱們魯省最具有特色的劇種了,沒有之一,所以,跟豫劇,粵劇一樣,當時魯省文聯的副主席陶春提議定名為‘魯劇’!”
“但是,時任魯省文聯主席的王統照先生堅持了‘呂劇’的名字,最終,經過數次商定,終於將這個名字給定了下來!”
其實,有很多劇種一開始都不叫這個名字,是在建國之後,才定下來的!
就像是五大劇種裡的豫劇,一直以來,這個劇種都被稱為豫省梆子,直到建國之後,才定名為豫劇!
戲臺下面大部分人都是魯省人,他們雖然聽說過呂劇的名字,但是還真不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
後臺的呂劇團團長馮步霍也是一臉感慨的說道,“沒想到林先生竟然對我們呂劇也有著這麼深刻的瞭解啊!”
他身後的那些呂劇團的演員們也都是紛紛頷首,其實,在他們其中,有不少人對於呂劇的由來,也是一知半解的!
連專業的演員都不太清楚,就可以看到林牧的知識面有多廣啊!
“至於說為什麼要叫呂劇呢,這個有不少的說法,在1900年前後,老藝人時殿元,曾以紙湖毛驢,化裝演唱《王小趕腳》受到了群眾的歡迎,人們便把它稱為驢戲,但是由於這個名字不太雅,所以一些文人們用諧音代替,稱之為‘呂劇’。”
“1917年,呂劇進了濟南府,演出的主要劇目是《呂洞賓打藥》,而當地的老百姓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劇種,只聽說過叫‘驢戲’,又因為這個主要劇目是‘呂’字打頭,所以,濟南府的老百姓就稱之為‘呂戲’!”
“還有老前輩們表示,其實這個‘呂’啊,是原是二十五戶為一閭的‘閭’字,意思是街坊鄰里戲、家鄉戲,後來在流傳的過程中,被簡化為了‘呂’字!”
“再有,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而過去說琴書的,大多是兩口子或一家人搭檔,演唱的內容又多系反映男女愛情的,這兩口就為‘呂’,所以,被稱為‘呂劇’!”
“當然,呂劇到底是怎麼來的,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麼學生我接下來,就為大家唱一段呂劇,《借親》的選段《馬大保喝醉酒》,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林牧衝著一旁的樂隊做了個手勢,拉墜琴的琴師點了點頭,手上的琴弓一抖,一段歡快的曲子就響了起來!
一旁的揚琴,三絃,琵琶也跟著一起演奏了起來!
戲臺下面有不少人都聽過呂劇,都知道林牧打算要唱的是什麼,一個個的興致勃勃的,想要聽一聽,林牧的這個“戲曲百寶囊”唱的呂劇,是不是很正宗!
後臺的呂劇團的演員們,也都是一個個的站在側幕,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戲臺上的林牧!
戲臺上的林牧,拿著一個酒壺,眼睛微微的一眯,向前走的步伐也變得踉踉蹌蹌,裝作一副喝醉酒的模樣!
“馬大保喝醉了酒忙把家還——”
“只覺得天也轉來地也轉——”
帶著濃郁的魯省方言的唱腔,讓下面的遊客們聽的是興致勃勃!
後臺的演員們則是互相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震撼和欽佩!
這嗓子,這腔調,這種感覺,舞臺上的那種鬆弛感,讓這些呂劇團的演員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演員!
就連馮步霍團長都是一臉讚歎的看著林牧!
這要是我們呂劇團的演員,何愁呂劇不振興啊!
趁著間奏期間,林牧搖頭晃腦的將酒壺對準自己的嘴,一副陶醉的樣子,抿了一口酒。
那種舞臺上的鬆弛感,真的是讓後臺的演員們佩服的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