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起卻又把元帥印送到楊門——”
“宋王爺平日裡寵信奸佞——”
“桂英我多年來早已寒心——”
“誓不為宋天子領兵上陣——”
“今日裡掛印出徵叫他另選能人——”
這一段唱詞,已經將穆桂英胸中的憤滿全都給表達了出來。
並非是我穆桂英不願意出征,正是因為那宋王爺寵信奸佞,沒有事的時候,將我楊家拋在腦後,現在有事了,有想讓我們帶兵出征,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啊!
我穆桂英的心早就已經寒了,我發誓絕對不會再替他宋王爺賣命了!
這一番話,穆桂英說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二十年的不管不顧,將楊家逼出了朝堂,甚至奸相王強還佔據了楊家的府邸天波樓。
這就相當於在楊家的臉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而宋王爺對此則是不聞不問!
平日裡邊關無戰事,大家歌舞昇平,自然沒人想到楊家!
如今邊釁又開,朝中並無領兵大將,甚至還要用比武選將這種兒戲的方式,可見宋王朝是真的沒人了!
王倫這種靠拼爹的官二代,竟然都能夠贏得眾人,最後拿下了帥印,而且被楊文廣三兩下就給一刀斬死,可見此人能耐之低!
如果真的讓王倫帶兵出征,估計宋王朝就算是不覆滅,也要丟掉大片的領土和子民!
宋王的昏庸無能,才是穆桂英不願意為其領兵出征的最大原因!
而佘太君自然也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孫媳婦對朝廷心存怨恨——”
“只怪那宋天子忠奸不分——”
“番王造反來犯境——”
“楊家不出靠何人——”
“退敵不求加恩寵——”
“但願百姓得安寧——”
佘太君的態度非常的堅決,天子昏庸,忠奸不辨,確實是他的不對!
但是,我楊家,保的是大宋江山,如今番王造反,邊境百姓受苦,我楊家出征義不容辭!
我們出征不為天子的恩寵,只是為了黎民百姓能夠得到安寧!
這一番話,佘太君的境界一下子就拉了起來,用民族大義來激勵穆桂英!
不過,穆桂英的出身決定了她並不能像佘太君這樣為百姓著想,繼續說出了自己拒絕的理由!
“桂英年將半百,非比當年,況那三關二十四員上將俱已凋零,還是回奏朝廷,另選旁人為是。”
我穆桂英都已經年過半百了,二十年的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早就讓我的功夫不比從前了,再說了,跟隨咱們打仗的那些上將們,也都是死的死,老的老,所以啊,還是讓朝廷另選他人吧!
穆桂英這話,雖然是氣話,當然也是實話。
二十年無用武之地,穆桂英其實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身體狀態能夠擔此大任。
畢竟這可是兩軍陣前,並非是意氣用事的地方。
不過聽到穆桂英這話,佘太君的做法更是直截了當,讓穆桂英不得不接下了帥印,領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