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牧的這個高腔,並沒有炫技的成分,每一個人都能夠聽得出其中那股如同杜鵑滴血一般的悲慼和不忍。
這裡說的是于成龍在康熙十二年的時候,于成龍第三次被評為“卓異”!
在清朝全國的文武官員每三年要舉行一次考核,在京官員稱為“京察”,地方文官叫“大計”,武職為“軍政”。
京察中獲優等者稱為“京察一等”,大計中獲優等者則稱為“卓異”。
對於“卓異”的認定,朝廷也有一個大致的標準:實際工作年限滿三年,即所謂的“俸滿”,且才品兼優、政績卓著者。
但是,吏部在評定的時候,還有一些細則在其中。
除了年限、才品、政績之外,主要考核錢糧徵收情況,訴訟明決,以及地方治安情況等諸專案。
所以說,作為一個基層的官員,想要獲得“卓異”的評定,難於上青天!
最重要的是,“卓異”這種評定,每三年只有五十個名額!
普通官員能夠獲得一次“卓異”,就已經是名臣的典範了!
而於成龍竟然獲得了三次卓異,可以說在有清一代,絕無僅有了!
由於這次評定為“卓異”,所以,于成龍就從黃州知府升任到了武昌知府。
恰在此時,三藩之亂爆發!
在吳三桂的凌厲攻勢之下,清朝南方陷入到了糜爛之中。
同時吳三桂要派出了湖北籍的部將,回到武昌,製造暴亂!
第一次暴亂,于成龍憑藉著自己的威望,隻身入虎穴,瓦解了一次危機!
但是一年之後,于成龍調任黃州府知府,第二次暴亂來襲!
“高山大潮,烽火相望”,這一次暴亂,不管是聲勢還是範圍,都比第一次要大的多!
面對這種危機,于成龍本力排眾議,制定了絕不放棄黃州,組織鄉勇主動進剿的策略!
其實,于成龍完全可以離開黃州,回到武昌,調來大軍鎮壓!
但是,于成龍知道,大部分所謂的亂民,其實都是被賊人裹挾,如果自己真的放任大軍來圍剿,估計到時候,整個東山都要血流成河!
結果,于成龍身先士卒,帶領數千鄉勇在東山跟數倍於自己的暴亂分子進行戰鬥!
當場擊殺了暴亂首領何士榮,乘勝平定了其他的暴亂,二十天左右的時間,就獲得了平亂的勝利!
于成龍文武雙全,最難得的就是那份愛民之心。
……
林牧的表現可以說是精彩絕倫,唱到這裡的時候,他的身子向後微微一揚,一副險些要摔倒的樣子,將其殫精竭慮的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評委們都是用極度欣賞的神情看著林牧!
之前林牧的所有表現,他們已經很驚豔了,但是林牧能夠晉級,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投機取巧了!
但是,今天林牧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硬實力。
戲曲界有這麼句話,少演老,不如老演少。
這就是因為年輕人沒有經歷過老年人的時代,所以,他不管怎麼去研究老年人的體態,動作,如何去感知老年人的情緒,他都無法真真正正的將一個老人演繹的十分到位!
但是,如果讓一個歲數大的人來演年輕人,只要是演技夠出色,照樣能夠演出年輕人的那種氣質來!
林牧飾演的于成龍,如今已經六十多歲,已經到了他人生的晚年了!
這一段戲就是他在回憶自己的過往,但是那種代入感,讓觀眾們彷彿跟著于成龍看到了他的一生似的!
林牧竟然能夠把一個六十多歲,行將就木的老人演繹得如此貼切,真的是讓人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