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策跑城》,可以算是麒派的傳統名段了。
《徐策跑城》是傳統京劇《薛剛反唐》中的選段。
裴勇傑老師一上臺,整個人都透著一股子精氣神,不管是手眼身法步,每一樣都是絕佳!
麒派的京劇,普通的北方戲迷還是很難接受的!
第一是唱腔,麒派的唱腔特點比較粗獷,這其實是跟周信芳先生早年間毀嗓有關!
當年周信芳先生用嗓過度,導致自己的嗓子變得沙啞了起來,這對於一個京劇演員來說,簡直就是天塌了!
但是,周信芳先生高就高在這裡,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硬生生的創造出了麒派的唱法!
而後來有很多學習麒派的人都走偏了!
有人竟然刻意的把自己的嗓子給喊啞了,感覺這樣唱麒派更有味道!
如果麒麟童周信芳先生還活著,看到這種人,直接上去就是一個嘴巴子!
老子這麼唱是因為嗓子啞了,沒辦法,你個混賬玩意,竟然還把嗓子給故意喊啞了,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就像是學習馬連良先生,你不去學他的唱腔特點,身型做派,你非要去學他的大舌頭,這就是學偏了!
第二個就是南派京劇的主要特點了!
北方過去一說,走,咱們聽戲去!
而南方過去基本上都是,走咱們看戲去!
一字之差,代表著南北兩種風格的不同!
北方的京劇,閉上眼睛,光聽就夠了!
而南方的京劇,尤其是麒派,最注重的就是身段!
同樣的一齣戲,馬連良先生在舞臺上基本沒有什麼動作!
而周信芳先生,在舞臺上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就像是這出《徐策跑城》,裴勇傑自從上臺了之後,腳下就從來沒有在一個地方停留過超過三秒鐘的。
嘴裡一邊唱著,身上的動作,臉上的表情,一時一刻都沒有停止!
這就是麒派京劇的特點!
而放在北方,這種形式就會讓戲迷們覺得有些鬧了!
這就是南北兩地戲迷們的區別!
不過,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
到了現在,麒派的風格對於北方的觀眾來說,也是很容易能夠被接受的!
其中的原因也是很心酸,因為沒有了戲迷傳承!
過去之所以南北的戲曲和戲迷都有很大的差別,就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戲曲演員和戲迷們都是傳承過來的!
爺爺喜歡馬派,那父親也喜歡馬派,孫子自然也喜歡馬派!
而如今,爺爺喜歡馬派,父親沒聽過戲,不知道喜歡什麼!
那麼到了孫子這一輩,我想喜歡什麼就喜歡什麼!
所以說,現在的京劇界,最大的問題就是,戲迷的培養!
培養觀眾很簡單,但是培養戲迷,那就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