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牧忽然扔出了一個問題,讓臺下的觀眾們都是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有一個年紀稍微大一點的長者拿起話筒說道,“我覺得應該是老闆!”
臺下不少的年輕觀眾,都是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老闆?
這是個什麼稱呼,這不都是做生意的人才叫老闆嗎,京劇演員怎麼會喜歡這種稱呼呢!
還沒等他們反駁,林牧則是認真的點了點頭,說道,“看來這位大爺是懂戲的,來,工作人員,送上一份小禮品,是我的一張簽名照,不成敬意,如果不喜歡的話,也千萬別當著我的面給扔了,畢竟我也是個要臉的人!”
林牧的這番話,先是讓其他的觀眾們都是一臉羨慕的看著老者,聽到最後也都是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老者接過了工作人員遞過來的小袋子,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說道,“我那個小孫女特別喜歡你,這次回去有交代了,謝謝林老闆了!”
林牧聽到這個“林老闆”三個字,頓時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這個林老闆聽起來就很舒服,但是呀,這個稱呼,我現在還不敢當!”
“剛才這位大爺說了,我們京劇演員最希望別人稱呼我們為老闆,我看到有的觀眾露出了不解的表情,是不是因為現在大街上被叫老闆的人太多了呀,什麼小吃店,飯店啊,公司啊,都是老闆,但是過去,在我們京劇界,這個老闆可不是誰都能叫的!”
林牧刷的一聲開啟了摺扇,瀟灑的扇了兩下,解釋道,
“過去在我們京劇界,有兩種老闆,一種是前臺老闆,一種是後臺老闆!”
“這個後臺老闆,指的就是戲園子的老闆,這個場子是人家的。”
“而前臺老闆,則是指這個戲班的班主,一般來說,都是這個戲班的角兒!”
“在過去,雖然說唱戲的是下九流,但是戲班是非常能掙錢的!”
“像梅蘭芳先生,馬連良先生這種頂級的大角兒,唱一齣戲拿到的錢,絲毫不亞於現在頂級明星的出場費,甚至要更高!”
“我們京劇界裡有一句話,叫做,京城學藝,津門出名,魔都掙包銀。”
“所謂的京城學藝,就是因為當年幾乎所有的京劇名家,都住在京城,畢竟這裡是皇城,所以,你想要學京劇,就要到京城來!”
“而津門出名,說的是津門的戲迷最專業,而且最苛刻,就算你是在京城名揚四海的大角兒,到了津門只要你出錯了,下面的戲迷們照樣起鬨喊倒好,但是,只要你能夠征服他們,那麼你過了津門戲迷的這關,全天下你都可以平趟了!”
“最後一個魔都掙包銀,當年的魔都,十里洋場,紙醉金迷,有錢人太多了,所以想要掙錢,還是要到魔都,而所謂的包銀,意思就是我到了你這裡,好比說唱三個月,提前說好給我多少錢,你得直接把這筆錢先給了我,不過,這都是那些大角兒才有了待遇!”
“次一等的角兒就是跟戲園子分賬了,一般都是四六分成,角兒拿了錢,再給後臺的演員們發工資,這也是為什麼過去的戲班都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戲園子,因為這樣,他就不用跟別人分錢了,賺下來的錢,都是戲班的!”
林牧在臺上,一邊扇著扇子,一邊娓娓道來,下面的觀眾們都是聽得很認真。
“眾所周知,咱們京劇就是角兒的藝術,那麼,具體怎麼成角兒呢,之前我在京城的一所中學裡,跟大家普及過一些知識,不過當時說的只是點到為止,今天我就再多說一些!”
“相信在座的有一些是專業的戲迷,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跟包’這個詞吧?”
林牧看著臺下的觀眾們,問出了一個問題!
不少人都是微微頷首,顯然都是聽過這個詞!
“其實啊,跟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經紀人和助理的合體,但是跟包是怎麼來的呢,估計大家未必都會知道!”
“之前我也說過私房行頭,也就是角兒自己花錢購置的私人行頭,其實在清朝同治之前,戲曲界就沒有私房行頭這一說,戲班裡有專業的行頭,你想要搭班唱戲,拿上自己的靴包,直接到戲班就能唱戲!”
“什麼叫靴包啊,就跟我們現在出去演出的時候,都會戴上一個隨身的小包或者環保袋,裡面裝的是隨身化妝的東西,一雙襪子,還有一件貼身的水衣子,因為這個水衣子跟襪子都是屬於貼身穿的,這就像是內衣一樣,總不能穿別人的!”
“而在過去的靴包裡,還有一雙自己的靴子,因為靴子這種東西,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才知道,所以戴上一雙自己合腳的靴子,比什麼都重要!”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