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馮建勳一臉的窘迫,張鍵國輕咳了一聲,說道,“這次的演出,我聽說你選了一個青年隊的演員,叫什麼林牧,這孩子能行嗎?”
於智魁在一旁說道,“小林,站出來讓張團長看看!”
聽到於智魁這話,張鍵國才看到,剛才跟馮建勳對視的那個年輕人走了過來,臉上帶著微笑,衝著自己微微躬身,說道,“張團,我就是林牧!”
張鍵國和劉常瑜的目光都落在了林牧的身上!
小夥子的精氣神都不錯,就是不知道唱的怎麼樣!
雖然上一次林牧的臨時救場效果不錯,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還不配進入到他們的視線中,只是略有耳聞罷了!
不過,這一次,馮建勳來了之後,就希望能跟林牧對戲,這就讓張鍵國和劉常瑜有些驚訝了!
三團雖然不如一團二團那麼聲名顯赫,但是好角兒也不少啊。
馮建勳為什麼會挑選這麼一個年輕人呢?
馮建勳忽然眯了一下眼睛,笑著說道,“劉老師,您正好來了,不如咱們三個人唱一段《二進宮》的那段快板,您也順便指導一下我倆!”
林牧聽到馮建勳的話,不由得心中一樂!
自己這個“小師侄”看起來很不服氣啊,雖然說得是讓劉常瑜老師指導一下,但是誰看不出來,馮建勳這是想要抻練一下自己!
聽到馮建勳的話,練功房裡的眾人都是興奮了起來!
就連於智魁和張鍵國都忍不住點了點頭。
劉常瑜笑著說道,“那行吧,哎呦,好久沒唱了,詞我都快忘完了,什麼時候我忘詞了,咱們就算結束,行吧?”
馮建勳知道這是劉常瑜的謙虛之詞,笑著說道,“行,都聽劉老師的,林牧,你沒問題吧?”
林牧咧嘴一笑,露出了標準的八顆牙,一臉誠懇的說道,“沒問題,馮老師!”
馮建勳的臉微微一抽,麻蛋,每次聽到這小子喊自己“馮老師”,都讓他感覺到渾身一顫,好像小時候學戲的時候,被爺爺拿著一根竹棍敲自己的屁股一樣的感覺!
雖然不用扮上戲,但是,每個人手裡還是要拿上屬於自己角色的“砌末”。
砌末,就是戲臺上的道具,比如說文房四寶、灶臺、馬鞭、船槳,以及一桌二椅等。
馮建勳拿著一把銅錘,林牧拿了一根笏板,而劉常瑜也是很恭敬的從戲箱裡請出了“喜神”!
所謂的“喜神”,就是舞臺上需要出現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就用“喜神”來代替!
喜神就是一個木頭做的小娃娃,畢竟在戲曲的舞臺上,你不能真抱著一個小孩子上臺表演吧!
但是,喜神在戲曲界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僅次於戲曲界的祖師爺,是過去戲班子的吉祥物,也被稱為“戲神”!
在過去的戲班子裡,一旦演出結束,喜神就要在後臺顯著的地方,供奉起來。
雖然現代不需要供奉喜神,但是,對於喜神的安置,那都是要恭恭敬敬的!
喜神的材質大多是硬木製作,經過細緻的加工上漆刷油,防止乾裂損壞,便於長久儲存。
而且,一個戲班子,只允許有一尊喜神,多了可不行!
《四郎探母》中的公主與四郎的小阿哥,《長坂坡》中趙雲懷裡的阿斗,還有就是《二進宮》中李豔妃手中抱著的幼主了!
而且,喜神在後臺有著頗多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