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牧端正好自己的體態,先是由胸腔運氣,經頭腔共鳴,從舌尖及牙齦的位置發出來“咦”的音!
這個音是齊齒音,而那個“啊”則是開口音,由腹腔運氣,從喉中直接發聲。
不管是哪一個音,林牧都是由低到高,由弱漸強!
不過,喊嗓子,一定要注意一點,達到自己所能及的音域就要適可而止,切忌的是勉強用力高喊,時間長了,就容易練出“鬼音”來!
所謂的鬼音,其實就是發聲的高音不正,同時還失去了中音。
而且這種勉強吊高音的行為,還會導致你不由自主的歪脖子歪嘴,京劇界這樣的人可是不在少數!
當然,喊嗓子也並不是只喊著兩個音,除了高音和低音的輪迴練習之外,還要跟唱唸結合起來。
喊嗓子的目的是為了開啟喉嚨,讓發音器官處於自然的鬆弛狀態,使咽喉處形成一條通道,氣流透過時不受任何阻礙。
時間長了之後,會使咽部的肌肉變得堅韌有力,富有彈性,聲音經過這裡時產生共鳴,不但會改變音量,而且會使音質、音色都有很明顯的改進。
“咦”“啊”兩個音喊完了之後,林牧稍微休息了一下,就準備開始第二步了!
這第二步,就是念白!
所謂千斤話白四兩唱,雖然有點誇大了唸白的重要性,但是也能夠看得出,京劇中唸白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好的京劇演員,經常會說,你讓我唱一晚上,我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就是這“嚷嚷”啊,太累了!
所謂的“嚷嚷”,就是念白!
因為唱戲有弦託著,但是念白,那是真真正正的要看你個人的能耐了!
而馬派,又是最注重唸白,所以,林牧這一段的晨練,唸白的比重是很大的!
如今,林牧的唸白和唱功,都已經有了名家的水準,但是,有些東西,還是要練習一下,才能真的成為自己的東西!
林牧在進入到“馬連良公開課”的時候,馬連良先生親自傳授了他兩大段的唸白,都是非常的吃功夫!
馬連良先生表示,只要林牧能夠把這兩段唸白吃透了,那麼馬派的戲,唸白這一關,林牧就算是過了!
不過,喊嗓子時候的唸白,就跟在臺上的那種不一樣了!
喊嗓子的時候,需要大聲的念,來規範自己的發聲,咬字,掌握每一個字的發音!
京劇講究的是字正腔才能圓!
所謂的字正,就是你要把這個字,唸對了!
有人說了,字我都認識,普通話也會說,怎麼可能念不對呢?
其實,京劇中的字,由於並非是普通話發音。
京劇的音韻體系是中州韻,湖廣音!
京劇中有尖團字和上口字的說法!
所謂的尖團字,從普通話的角度來說,普通話中以j、q、x為聲母的字,在京劇唱唸中或是尖字,或是團字,無一例外。
聲母為j、q、x的字,在京劇唱唸中變為z、c、s的字為尖字,比如說姐姐的姐,讀作zie,心肝的心,讀作sin。
而所謂的上口字,也包括了尖團字,還有一些特殊的字,需要用特殊的音來表示!
白,在京劇裡,一般都念bo。
哥,在京劇裡,一般都念guo。
這些東西,你聽老師念是一回事,自己念又是一回事!
有很多演員,每一個字的念法都清楚,但是上了臺之後,聲音一放大,就唸得不到位了,觀眾們一下就能聽出來!
正當林牧準備練習這一段唸白的時候,不遠處走來了一箇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