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請說。”
“對大唐來說,最好的結果在於一戰而滅高句麗全國,不過恕我直言,這似乎並不太可能,高句麗畢竟立國已久,國祚穩定,前隋以百萬大軍三次征伐皆無功而返,大唐軍隊雖然悍勇,可勞師遠征,勝固然不難,但打的久了總會累,糧草補給總會捉襟見肘。”
秦浩點了點頭,這女人說的沒錯,高句麗是大國,而且不同於突厥那種遊牧政權,人家可是有著穩定上下級結構的農耕文明。、
“這第二種麼,便是大唐大破高句麗的長城,殲滅高句麗的主力,推進至鴨綠江、長白山一帶,收復漢朝故地,隨後撤軍回師。據我分析,這樣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嗯,不錯,秦浩簡直對這女子刮目相看了,原本歷史中李世民第一次征討就是打到長白山之後就打不動了的,雖將高句麗削的不輕,奠定了後面其越來越弱的基礎,但滅國的戰略目標卻並沒有實現,這金真德還沒等開戰就先猜出個八九不離十,果然厲害。
真不愧是原本歷史上在百濟、高句麗、和大唐三個都比他強大的國家的夾縫中掙扎求存,最後卻摘了最肥美套子的真德女王。
“這第三種麼,卻是最壞的結果了,那就是大唐軍隊和前隋楊廣一樣,連長城都打不破,最後損兵折將,灰溜溜的回巢養傷,再添高句麗無敵之名,而到時候,跟大唐站在一起的新羅,怕是就要有滅頂之災了。”
秦浩直接了當地道:“這種完全不可能,我大唐的百戰雄兵遠非前隋所能相比,天可汗本就是馬上得天下的我大唐第一大將,區區遼河長城,視之如土雞瓦狗一般。”
金貞德笑了笑,道:“我也希望不可能,新羅的命運,如今與大唐是綁在一起的,我想跟秦侯聊的,是前兩種。”
“殿下請講。”
“對新羅來說,第一種並不是最好的,全滅了高句麗,新羅也就沒用了,我若是大唐,便坐看新羅與百濟之間爭鬥,時不時的再以天可汗的身份出來調解一下,既保證兩國的國力不斷耗損,又保證兩國不會出現誰吞併誰的情況。”
咳咳。
這女人這麼直接整的秦浩徹底不會了,這孩子,瞎說什麼大實話。
“第二種相對來說倒是不錯,只要高句麗一天沒被滅掉,新羅就還有一天的價值,大唐和新羅的友誼就可以存續,只是高句麗若失去鴨綠江以西的大片領土和人口,其國力只會越來越弱,終究還是不免要被大唐吞噬,到頭來,還不是一樣。”
“太子殿下,國策上的東西,您跟我說真沒什麼大用,外間謠言總有誇大,我在大唐,其實說話的分量也就是那麼回事。”
金真德搖頭道:“今日之秦侯,便已官至觀察使,更何況明日之秦侯?聽說大唐三歲的稚童都知道,秦侯他日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我,又是新羅的太子,未來的新羅女王,你我之間談談未來,我倒是覺得挺合適的。”
呵呵。
秦浩冷汗都出來了,這尼瑪你丫的有病啊,今年還沒整明白呢,整什麼未來啊!你新羅若沒有大唐哪來的未來。
很明顯,這是藉著大牛在得寸進尺了,結合歷史,秦浩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金真德現在肚子裡已經在做著摘果子的盤算了。
呵呵,我大唐將士浴血奮戰幾代人努力之下打下的地盤,憑什麼讓你把果子摘去?
秦浩突然覺得,都不想跟她聊了,真要是這樣的話,那還是趕緊把大牛給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