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王霖甚至還為朱漣寫了一首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聽聽!太子哥哥,你莫非聽不出王霖何意?這是要讓朱漣與你恩斷義絕啊!!”
趙桓面目扭曲,肩頭輕顫。
群臣一片譁然。
王霖私通韋妃之事或許還待細查,但若王霖真的將那朱漣收為侍妾,也忒不把太子放在眼裡了……
雖然是太子廢黜驅逐的女人,但畢竟還是太子長子的生母!
王霖要作甚?好色至斯麼?
趙樞重重叩首下去,再次抬起頭來時,已是滿面血痕:“父皇,王霖目無君上,目無大宋律法,謀反之意昭然若揭,還請父皇即刻罷了他的兵權,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新任御史大夫董啟亮當即出班奏道:“啟奏官家,此事關乎皇家聲譽,若真屬實,王霖謀反之意當可確鑿無疑!還請官家恩准,罷去王霖兵權,著他回京待查,此案交由御史臺一力查辦。”
董啟亮一帶頭,又有七八名殿中侍御史也跟風而來。
他們這群言官可是恨極了王霖的。
此刻逮到機會,焉能放過。
趙佶沉默一會,扭頭望向趙桓:“太子,你意下如何?”
此時的趙桓已經平靜下來,他躬身道:“父皇,兒臣以為,單憑趙樞的一面之詞和所謂女官供述,不足以為王霖定罪。但為防萬一,暫罷王霖兵權返京師,著御史臺立案查辦此案,頗為妥當。”
趙佶又望向李綱和吳敏,以及种師中。
李綱皺眉道:“官家,臣以為,案情重大,王霖為朝廷重臣,累立不世功勳,對官家又是忠誠不二,此事怕是肅國公誤聽別有用心人之構陷,並不當真。不宜小題大做,官家可著渤海郡王就此自辯即可!”
吳敏也道:“官家,臣絕不信渤海郡王有謀反之意。王霖累次入京平叛,先後救駕數次。他若有二心,上次惲王叛亂,他只要袖手旁觀,我大宋社稷早就化為烏有,又何必多此一舉?”
种師中沉吟道:“官家,臣以為,此事雖不可盡信,也不可盡不信。畢竟王霖掌控重兵,一旦具有歹心,京師危矣,江山社稷危矣。”
“不若暫將王霖兵權罷去,若日後查實此事純屬子虛烏有,再還他兵權又如何?”
趙佶冷笑一番,擺擺手道:“王霖的事,既然閣臣爭執不下,那便容後再議。但,趙樞違反朕之昭命,私自返京,罪在不赦。來人,將這孽障幽禁在宮中,待本案水落石出時,再予裁處!”
趙佶拂袖而去,眾臣面面相覷。
官家的反應似乎有些古怪。
趙樞卻是自覺達到目的,低頭冷笑。
他從未想過伐一次登聞鼓就能扳倒王霖,他只是想在趙佶和眾臣心裡埋下一根深深的懷疑和猜忌的毒刺。
這足以夠王霖喝一壺的了。
……
揚州。
徐家被圍,震動揚州其餘七大鹽商。
年初一早上,各家正在惴惴不安之際,各自收到了王霖的請柬。
午時,王霖在揚州知府衙門宴請各家家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