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府。
一眾“司空黨”核心成員具在此列。
曹操將曹昂與曹真所製造的幾樣“小物件”傳閱眾人,並且親自介紹,一幫謀士文臣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二人所製作的東西,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能提高多少戰鬥力,但是一幫武將見識過這幾樣東西均是兩眼直冒精光,看的曹昂感覺瘮得慌。
只見一位與荀彧有幾分相似的中年人坐於案前向曹操作揖,和煦的說道“恭賀司空,有大公子與真公子所造之物,必然如虎添翼。”眾人聞言無不點頭贊同,曹操聽罷也是撫須大笑。
曹昂看向那人,拱手溫聲道“公達先生?卻不知荀尚書為何不至呢?”
此人名為荀攸,字公達,潁川潁陰人。荀彧之侄,而今為曹操四大謀士之一,荀攸與荀彧有所不同,他是忠實的司空黨,曹操的追隨者。
曹操曾經評價他,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孤與荀公達周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
荀公達真賢人也,所謂“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孔子稱“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達即其人也。
由此可見曹操對荀攸的重視,荀攸在曹操陣營裡的地位是舉重若輕的。
荀攸聽得曹昂問罷,就見曹操的目光也想自己看來,與曹昂有著同樣的疑惑,輕咳一聲向著四周拱手作揖道“好叫司空、大公子以及諸位同僚知曉,叔父昨日間偶得高人指點,心中有所不適,故此未來,特命攸向司空告罪一聲。”話到此處看著曹昂微微一笑。曹操疑道“既有高人指點為何會心中不適?公達這話豈不是自相矛盾?”卻見曹昂搶先道“說不得是那位高人一番醍醐灌頂,所說的話與文若先生之前的理念有所違背,故而……”
荀攸起身道“公子高見。”
曹操看了看曹昂又看了看荀攸,有些不明就裡。心道“你二人在此打什麼啞謎?”一時之間想不出個所以然來,遂不再問,而是清了清嗓子“諸位。”聽得曹操發話,眾人都端坐於案前等候曹操接下來的話“天子訓示,意我征伐袁呂逆賊,我欲兵分汝南與下邳,諸位大可淺談一下該當如何,可否?”
曹操此言意味試探,他心知自迎獻帝於許都之後,麾下兵馬征戰至今便無有敗績,曹操心知,長此以往內部驕兵必然滋生,會對今後極為不利,所以曹操才會有此一言,看看自己的謀士們是否還理智,武將們有沒有被以往的勝利衝昏頭腦。
曹昂同樣也在環伺眾人,作為穿越眾,作為一名前世國家文史館的職員,作為今生曹孟德之子,未來的繼承人,他和曹操有著同樣的擔心,只見一身高七尺餘的魁梧漢子起身出列,抱拳喝道“末將原為先鋒替主公掃清憂慮。”
此人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省鉅野縣)人,居於乘氏縣。李典自幼好學,不樂兵事,起初治民,後來從軍,精通馬戰,擅使卜字戟,勇猛過人且屢立戰功。
三國志評價他,李典貴尚儒雅,義忘私隙,美矣。
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
“曼成莫要搶功,奪頭魁者非我于禁莫屬。”就見一比李典略微矮一些的漢子出列道。
于禁,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今山東泰安)人。
先屬鮑信,後屬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為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稱讚“勝過古代名將”。
陳壽三國志評價他,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