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老先生圍了過來,微眯起雙眼面色沉穩,一言不發。黃磚見心中暗喜,“就這?什麼嘛,不過老生常談。”
張九齡皺起眉頭,“就這水平勇敢出來比試,難道是在侮辱我?”
李重潤沒有被身邊人的打擾,繼續寫下第二句。
“佳人望江邊柳岸。”此時李重潤竟在人群的最外圍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茗憐。
她怎麼從畫舫裡跑了出來?但,此時不是分心的時候。
身邊的人看著寫下這首詩,開始細細品味,黃磚佳身後的老者也略微點了點頭。
隨後兩句李重潤沒有停頓,一氣呵成。
“明月綴三千清夢,怎敢入北斗闌干。”
在場的學者看到這幾個字的出現在紙上的時候,驚呆的看著李重潤的臉。
單靠這兩句,就能看出李重潤的才華。他們的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在場當屬張九齡最為興奮,這樣的對手,過癮。
李重潤一首寫完,沒有顧及周圍人的表情,提著筆,刷刷刷的寫下第二首《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看到第一句的時候,眉頭緊皺,陷入深深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接著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
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
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張九齡在這首詩中感受到無限情懷直擊胸膛,整個人,呆呆的愣在原地。
黃磚佳等人看著李重潤寫下的第二首詩,嘴裡呢喃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他們已經忘了李重潤第一首詩寫了什麼東西。
這詩,這情,這景,這意,這怎麼能是養尊處優的邵王殿下寫出來的東西?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後,於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
《望月懷遠》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後。
是的,這是張九齡自己的詩。
寫完第一首詩的時候,張九齡滿倆激動,這個對手,有兩下子。
但是看到第二首詩的時候,張九齡完完全全陷入到沉思之中,這種情感竟然令他有感同身受,無法自拔的感覺。
李重潤將這首詩寫完,笑眯眯的站在原地,看著面前的張九齡心中大喜,“以你四十年後的矛,擊你如今的盾,何如?”
此時愣在原地的張九齡萬萬沒有想到,李重潤竟然拿他四十年以後的詩和現在的他比試。
“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