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內特和武道兩人說話的時候,電視機中的解說員在提到最佳新秀的時候,也是延伸了一下,點了幾個前幾場比賽表現比較好的球員。
但是很奇怪的時候,場均45分的武道,並沒有被人提及。也不知道是那些人訊息接收的慢,還是明知道武道這個球員的情況下,故意不提及。
對此,武道並沒有流露出別的什麼情緒。
這個年代黃種人在NBA賽場的生存環境惡劣,武道對於這種事情,實在是再清楚不過了。
未來大姚縱然是揹著亞洲市場以狀元之姿進入聯盟,不也一樣被人嘲笑,後續隨著比賽打得多了,戰績、個人資料還有統治力上來了,自然而然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了。
武道在進入NBA之前本就是一個在亞洲範圍內名不見經傳的高中生球員。
霓虹那屁大點地方,媒體吹的再厲害,也沒有什麼弔用。
他的起點,和大姚也有著懸殊的差別,在進入聯盟之前,大姚就已經CBA統治級別的內線球員了,球迷本就很多。
電視機中,隨著公牛和馬刺的隊員陸續上場,比賽終於是要開始了。
馬刺那邊的首發隊員就是5號位大衛·羅賓遜(216cm/113kg),4號位蒂姆·鄧肯(211cm/113kg),3號位肖恩·埃利奧特(203cm/93kg),2號位維尼·德納格羅(193cm/84kg),1號位艾弗裡·約翰遜(178cm/79kg)。
整支隊伍的平均身高並不是很高,而且顯而易見的是,馬刺的後衛線球員都不是頂尖水準,甚至在整個聯盟也是處於中下游的水準。
3號位的肖恩·埃利奧特倒是兩屆全明星,巔峰期能夠拿到場均20分,至於現在,也不到三十歲,可以說是當打之年。
公牛那邊,喬丹的好幫手,“童工”皮蓬因傷缺陣。
首發的隊員隊員除了邁克爾·喬丹(198cm/98kg)以外,還有5號位的盧克·朗利(218cm/120kg),2/3搖擺的羅恩·哈珀(198cm/84kg),4號位的賈森·卡菲(203cm/116kg),以及一號位的蘭迪·布朗(188cm/86kg)。
公牛鐵三角只有喬丹首發上場,除了因傷缺陣的皮蓬,就連丹尼斯·羅德曼也坐在了場下,而且斯蒂芬·科爾這個射手也沒有上場。
“公牛今年的陣容不太行啊!”
“看樣子,公牛的統治力下降了啊!”
“這樣的殘陣想要打敗馬刺,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菲利普看到公牛的首發陣容,笑呵呵的做出了預測。武道也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面對馬刺這種雙塔陣容,沒有皮蓬,沒有羅德曼,公牛的內線恐怕要被爆。
羅賓遜和鄧肯單拿一個出來都夠公牛喝一壺的了,即使如今的鄧肯是新秀鄧肯。
球場之中,隨著籃球被裁判拋入空中,比賽正式宣告開始。
比賽一開始,球權就到了馬刺手中,馬刺的進攻,是需要依託著兩個內線的高位擋拆發起的。
隨著羅賓遜快速給隊友掛了一個擋拆,拿到了回傳的他高位頂著干擾直接投籃投籃出手。
籃球砸在了筐沿,直接蹦筐而出,籃板球被鄧肯收下,後者舉球一點,騙起了防守隊員之後,輕輕一跳,將球投入了籃網當中。
公牛很快就發起了反擊,他們的戰術就更加簡單了。
把球給喬丹.
藉著掩護進入強側三分線內的喬丹面對203cm的肖恩·埃利奧特一點都不怵,揹筐接球,在一次背打之後快速順位轉身突進,突刺了兩步之後直接一個急停,而後頂著肖恩·埃利奧特的防守,高難度的後仰跳投出手。
畢竟剛剛上場,籃球崩筐而出,籃板球居然又是被鄧肯拿在了手中。
而後馬刺也是迅速發起了反擊。
第一節比賽的初段,兩支隊伍比賽的節奏打的都不快,整個比賽的強度也不是很大,給人一種兩支隊伍打的都很輕鬆隨意的感覺。
而且馬刺也沒有利用內線的優勢進行大量的內線進攻,羅賓遜常常在外線給隊友掛了一個擋拆之後,會選擇三分線內一到兩步的長兩分。
羅賓遜頂著干擾的投籃很不穩,籃球經常投失。公牛這邊內線本就有些弱,因而在防守端的時候,喬丹也是經常進入籃下搶奪籃板球。
到了第一節比賽的中段,馬刺這邊依託著內線雙塔,籃板球優勢,很快就有了8分左右的領先優勢,公牛的菲爾·傑克遜教練面對球隊的劣勢,也是有些忍受不了賈森·卡菲的愚蠢,坐不住了,匆匆叫了一個暫停,將科爾和羅德曼換上了場。
羅德曼上場之後,賽場當中的比賽強度肉眼可見的提升起來。
馬刺雖然依舊有著巨大的內線優勢,但是羅德曼的搶板能力也是非常出眾,然而喬丹冰涼的手感,使得馬刺第一節以29:15,領先了對手高達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