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開始在防守端給森林狼上壓力了,季候賽,裁判的吹罰力度也是有所放鬆,這其實也是在鼓勵球員們做動作。
因為也只有這樣,比賽才會「好看」,各支球隊才能夠展現出自己真正的實力。
對於森林狼來說,放寬吹罰尺度,其實本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情,因為森林狼的本身就是打防守反擊的球隊。
在這個年代,任何一支以防守聞名的球隊,都是那種「鐵血」風格,森林狼其實也是一樣的。
別看武道僅僅只是一個新秀而已,而且長得也白白淨淨,一副人畜無害的靚仔模樣。但是和森林狼交過手的球隊都知道,武道防守時的球風和他那張臉完全就是兩種風格。
這一點,爵士其實非常有發言權。
也正是有武道這種生有「鐵血」屬性的領袖帶領,森林狼的防守反擊體系才能夠將他們帶到西部第一的位置上面。
以武道的身體素質和體能條件,在高強度的防守壓力下一樣是能夠打出不錯的表現。
但是現在在森林狼的球場上面,可沒有武道的身影。
球隊的主力得分手其實是馬布裡和湯姆他們幾個。
湯姆雖然一度曾是全明星級別的球員,但是那個時期,他能夠擁有那樣的資料,個人實力其實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原因是當時森林狼之中除了他,沒有那種能夠在中遠距離大量消化出手權的球員。
如果湯姆不是在森林狼這種新建球隊,在其他的隊伍當中,他也許根本就不會得到那麼多的出手機會。
湯姆的能力是不錯的,但是在季後賽,面對火箭這種鐵血防守下,他的狀態波動其實非常大。
原本,湯姆明年會因為不滿加內特的超級大合同,心中不平衡的他會出走太陽,在太陽的季後賽之中,他在強大的防守下,出手次數從森林狼時期的場均17次驟縮到了場均11次。
命中率也是從44%下滑到了37%,在四十分鐘的出場時間裡面,場均得分下滑到了10分,僅僅只是合格功能性輪換球員的成色。
也許他的下滑有水土不服的緣故,但是問題,其實還是出在了湯姆自己的身上。
而他的這個問題,也隨著比賽強度驟升,持球數增多而暴露了出來。
火箭得分之後,馬布裡希望球隊能夠及時的給對方「回應」,但是他在對方的防守下,居然是被迫停球了,沒有絲毫遲疑,馬布裡迅速手遞手將球給了朝著自己跑來接球的湯姆。
籃球入手,湯姆持球身子微頓,快速觀察了一下火箭的防線之後,順著馬布裡出球後擋拆的右側,落球突進。
但是在他突進的同時,火箭方面也是迅速換防。
湯姆面對馬特馬龍尼的防守打算是用身體強攻,來一個「教科書」般的大打小,但是沒成想,當他打算上身體對抗的時候馬特馬龍尼卻是機敏的一躲,而後從湯姆的身後快速打向了他手中的籃球。
湯姆有一定的持球能力,但是人球結合能力算不上頂尖。
面對馬特馬龍尼的繞後搶斷,湯姆根本就做不出什麼規避反應,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籃球從手中掉落。
巴克利迅速從旁趕來,將球拿在了手中,快傳馬特馬龍尼。
森林狼進攻失利,火箭方面快退反擊。
馬布裡和薩姆米切爾等人的反應速度其實也是相當快的,在火箭起速的那一瞬間他們就已經加速往回趕了。
但是火箭這邊,馬特馬龍尼、德雷克斯勒還有巴克利等人速度卻更是快了一分。面對回防的森林狼眾人,根本就沒有要降速打陣地的意思。
沒了武道這種天賦的外線球員,巴克利和德雷
克斯勒這種擁有著歷史級快下能力的球員,頓時是如入無人之境。
隨著馬龍尼給老年巴克利送出空接,在巴克利勢大力沉的暴扣之下,場邊的計分板上面也是數字跳動。
森林狼第一節比賽本就只積累了四分的領先優勢而已,在火箭的努力下,這點分差很快就消弭不見。
火箭這邊在武道下場之後果斷的選擇了收縮防線,無論是馬布裡持球突進還是湯姆持球突進都會遭遇包夾球員的威脅,也就是薩姆米切爾攻筐的時候火箭方面會選擇讓內線球員去「單扛」。
很簡單的一個戰略收縮,卻是將森林狼的攻勢遏制了下來。
而反觀火箭,巴克利和德雷克斯勒以及奧拉朱旺三人形成了三叉戟,依託著強勢的攻筐,不停的衝擊著森林狼的籃下。
羅伯茨雖然聽從菲利普教練的建議,用犯規試圖阻止對方起勢,但是很可惜的是,他的對手又不是奧胖,犯規雖然是讓第二節的比賽時間變得支離破碎起來,但是奧拉朱旺的罰球依舊是相當穩定。
而在他們這些老巨星的帶領下,火箭很快就掌控了比賽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