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休息之後,雙方的球員就又重新回到了賽場當中。
森林狼這邊在第二節剛剛開始的階段並沒有採取換人調整,雙方的隊伍比分比較接近。
而且第一節馬布裡在球權的分配上面給的相當均衡,幾個球隊的主力體能情況都很不錯。
菲利普·桑德斯教練想著先利用首發陣容確立優勢之後,在第二節的中段開始逐步換上輪換陣容。
一般來說,NBA的球隊最起碼都是備著兩套陣容的,一套主力,一套主力輪換。
在如今這個年代,能夠在這麼高強度的比賽下打滿四節48分鐘的球員,數量可是很少的。
而且即使那個球員的體能能夠支援他一場比賽打滿48分鐘,也不可能讓他場場比賽打滿48分。
正常來說,球隊主力內線球員的上場時間一般會控制在3035分鐘左右,少部分內線球員能夠超出這個上場時間,只是這種球員一般來說傷病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個例當然是有的,像是奧尼爾的巔峰期不但傷病不多,場均上場時間也有3740分鐘,但是這種人畢竟是少數。
一般的大個兒中鋒,比方說姚,新秀賽季的前三年,球隊還控制著他的出場時間,平均上場時間一般在30分鐘左右。而自0506賽季起,他的上場時間就長到了場均34分鐘,甚至在0708賽季的時候,他一箇中鋒的場均上場時間達到了37分鐘。
高強度的NBA比賽,再加上休賽季回國打各種比賽,這也使得姚的傷病風險集中爆發,職業生涯大大縮短,31歲就早早的退役。
對於姚這種球員來說,比較合理的上場時間一般就是3032分鐘,剋制鍛鍊的話打到35歲一般來說是不成問題的。
而後衛線的小個球員一般會控制在3438分鐘左右。
只有少部分“鐵人”、“體能怪”,能夠將場均上場時間控制在40分鐘上下。
像是喬丹,巔峰期的時候上場時間基本都在40分鐘上下。
哪怕是奇才時期的末年喬丹,重新復出的第一年體能情況稍微差一點,並且還受到傷病的影響,上場時間場均35分,到了奇才喬的第二年,場均上場時間就已經達到了37分鐘。
NBA四節比賽有48分鐘,主力球員根本就不可能在常規賽場場打滿全場。
因此任何一支有能力爭冠的球隊,替補陣容的強度,往往是不會弱的。
森林狼如今的替補陣容說差麼.倒也算不上差,只能說是符合森林狼的球隊定位。
幸運的是,森林狼主力的年齡結構都很年輕。
加內特是76年生人,95年的高中生新秀;馬布裡是77年生人,96年大學生新秀;武道是今年97年的高中生新秀,選秀時才剛滿十八歲,他雖然也是讀到高四,但是他上學比加內特早一年;中鋒切洛基·帕克斯是72年生人,95年的大學生新秀,滿打滿算虛歲25。
年紀最大的全明星替補,湯姆·古格里奧塔是69年生人,92年的首輪秀,滿打滿算虛歲28。
年輕的森林狼讓菲利普·桑德斯教練在球隊輪換安排上面,有了很多的選擇。
這些年輕人都是精力最充沛的年華,一場比賽多打幾分鐘,對這些年輕人根本就沒有太大的影響,積累的疲勞睡一覺就能恢復過來。
不像那些三十多歲四十歲的大齡男青年,通宵上個網第二天都要死不活。加內特他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鏖戰一夜”之後第二天照樣生龍活虎。
和森林狼的情況不同的是,黃蜂在第二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出了人員調整。
1號位的大衛·韋斯利被戴爾·庫裡(192cm/86kg)替換,看樣子是打算稍稍提一提後衛線的身高,限制一下馬布裡的突破傳導。
同時打算讓戴爾·庫裡這個黃蜂隊史得分王,超級三分射手,來強化一下球隊進攻。
說起他,也許一般球迷不認識,但是說到他兒子斯蒂芬·庫裡,大家應該就很熟悉了,沒錯,他就是小學生的“名宿老爹”。
2/3搖擺位的格倫·萊斯不動,依舊是和黃蜂的其他隊員一起走上了球場。
而4號位的小安東尼·梅森這一會兒卻是坐在了場下,換上了前鋒.·瑞德(206cm/112KG)。
&n/111kg)不動,畢竟他不像32歲和武道糾纏了一整節的小安東尼·梅森那樣,他今年只有26歲,而且這場比賽加內特的跑動量遠不如武道。
五號位的維拉蒂·迪瓦茨也是被馬特·蓋革(213cm/110kg)替換。
馬特·蓋革在如今這個大中鋒時代也是小有名氣,雖然他的進攻資料不華麗,但是他的防守——非常出色!
黃蜂這個算不上第二陣容的“第二陣容”,強度並不輸首發陣容,甚至在進攻端,還得到了一些強化。
內線的防守強度不降反升,外線的防守強度也只有武道這個點位稍稍有所下降。
當武道進入場中的時候,看到第一節和自己糾纏的那個“紐約兇獸”居然沒有上場,當即眉頭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