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坤,這‘超級廚師’的生產成本多少?你打算怎麼賣?”
王立冬道:“工廠這邊剛開始生產,目前一對機械臂的成本約在15萬四海幣左右,等另外三條流水線調整完畢大批次生產後,成本大概能降到9萬左右。”
江母驚訝道:“15萬?這麼點東西,怎麼這麼貴?”
王立冬道:
“媽,這東西可不是按分量算的。
一對機械臂,機械本體約佔12%;伺服系統約佔21%;減速器系統約佔22%;感測器佔27%,控制系統約佔12%;其他外設約佔6%。
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零件都是進口貨。我們也試過用國產零件,裝配出來後,精度和穩定性都不太行,燒出來的菜,最多就是摸到一星米其林的門檻。”
“差距這麼大?”
“就是這麼大。如果全用國產的,一對機械臂的成本才一萬出頭,我也想用國產的,可這種產品沒法賣。”
江父琢磨了一下後,道:“昊坤,如果國產的機械臂的廚藝能達到一星,我想這個市場應該也不小,畢竟價格差那麼大。許多小一點的店其實用不上3星的廚藝。小型的壽司店,小的西餐廳什麼....”
王立冬想了下,覺得有些道理,比如自家集團即將大規模開設的日式料理自助餐店,顧客吃的主要是刺身,根本不用什麼廚藝,用得著廚師的地方,也就煎煎牛扒,羊排秋刀魚之類的,三星和一星的烹飪水平區別真的不大。
“爸的這個想法好。明天我就讓機械廠那麼落實這個事情。應該問題不大,幾個關鍵的零件用進口的,廚藝就能達到一星,成本也漲不了多少。”
見自己的意見被兒子採納,江父很是高興,繼續問道:“要是像灰鯨這樣的餐廳後廚,要是採用‘超級廚師’,一年的費用是多少?”
王立冬道:“先前市場部給了幾個計劃出來,大家討論下來,打算採用一種‘印表機+耗材”的銷售模式。”
“什麼意思?”
“就是保本價出售機械臂,但每年需要支付一筆‘軟體’的使用費,初步定價,每條機械臂12萬/年/一個菜系。‘灰鯨’這麼大的後廚,估算下來,只要5臺‘超級廚師’加上2個‘清潔衛士’機器人,就能順利運轉。”
“清潔衛士?就是剛才影片裡搞衛生的小東西?”
“對。這個小傢伙,我們就打算一次性出售,一個38萬四海幣。”
“38萬,好像不便宜吧?”
“不算便宜,但其實也不算貴。
別看著小東西呆呆傻傻,可上面的技術是這個星球最頂尖的。
兩條機械手臂成本9萬,加上其他的各種零件,硬體的成本差不多10萬。
軟體方面,一臺的授權費用是10萬,再加上亂七八糟的銷售,物流等費用,一臺成本差不多在25萬四海幣。
賣一臺的能賺13萬,而我們江氏只能拿10%,1.3萬。”
江母道:“這授權費也太貴了,就這麼一個程式,一臺就要十萬,而且還要抽90%的利潤,洋鬼子的心也太黑了...”
江父笑道:“你光看到人家吃肉,這種世界領先的技術,要想研發出來,投入的資金起碼有幾十個江氏集團。看看阿美莉卡的狗狗,巨軟,一年的技術研發資金,哪家不是上千億美金,他們的程式有這套程式先進嗎?昊坤能搶到大陸的獨家授權,真的是燒高香了。”
“這麼算下來,除了裝修和第一次採購裝置和硬體的費用,每年後廚的費用只要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