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空氣中都瀰漫著單身狗的低吠……
已經低調開學一個月的大明太學,此刻熙熙攘攘,今日休沐,學生可以出去遊玩,大明的十來歲少年和其他地方十來歲少年沒有任何區別,都愛慕俊俏小娘。
言談舉止,也多將小娘掛在嘴上。
似張郎指腹為婚的婚約,到李郎的媳婦是個童養,再到劉郎和自己書童不清不楚,疑似兔毫別雅,這類八卦也是少年們永恆的話題。
太學的開學十分低調。
這是朱元璋要求的,也是朱標刻意為之。
因為太學主要培養幹吏,而國子監則是培養翰林等中樞儒學骨幹,朱明皇室用對太學的冷落來表明,新開的太學學子,並非是一股新興的政治勢力,將來不會對儒學正統們造成威脅……
實際上,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太學尤為重用。
甚至,這裡將會左右未來大明的朝堂格局。
一來,太子朱標,曹國公李文忠,韓國公李善長都曾多次親來講課,就連天子朱元璋也時常前來,而且還將‘大明皇家學院’的勳貴子弟們,全都排入太學,讓他們先學一年的預科,學習算術和各種文化知識……
有識之士,都紛紛尋找門路,進入新開的太學。
一處宿舍內。
鐵鉉呆呆地坐著,手中捧著一枚銀元。
此銀元名為大明銀幣,一元等於一千枚銅錢,也就是整整一貫錢!
在有些地方,這一元錢甚至可以換一千二百枚銅錢。
雖說這銀幣出現之初,民間並不待見。
但隨著大明官府強勢推廣,緊跟著大明皇家銀行在各地驛站開始運作,如今銀元在大明南直隸的主要城市,已經是使用率最高的官定硬通貨幣,官定的兌換比是一元錢等於半兩銀子。
一邊同宿舍的盛庸見狀,笑道:“鐵鉉兄,你這般坐著作甚?”
“就算你再看一個時辰,這一個銀錢也不會變成兩個!”
太學中的學子,年歲不大一樣,有的十餘歲,有的十歲左右,還有的二十多歲。
而盛庸,鐵鉉,平安,吳傑這四人,因為年歲比較近,就住在了一起。
盛庸,自言北人,前元貴胄出身。
鐵鉉,鄧州生員,糧長文書舉薦出身。
平安,天子朱元璋義子平定之子,勳貴之後。
吳傑,安陸侯吳復之子,勳貴之後。
因為朱元璋命令大明皇家學院的勳貴學子,必須來太學上一年預科學習基礎知識這件事,在陰差陽錯之下,四個本來出身屬性並不完全相同的少年住在了同舍。
四人年歲接近,又都有股武人習氣,這其中盛庸的年歲稍長一兩歲,常以大哥自居,鐵鉉為人正直堅毅,平安好謀果決,吳傑也是能文能武。
若是朱雄英知道的話,肯定要懷疑背後有人操縱……
又或是感嘆,天意弄人。
這四人皆為前世四叔朱棣靖難之役的官軍名臣,而且都是在許多逃官降官之中脫穎而出者,其中兩位差點打的朱棣放棄靖難一度想自殺,因為燕軍的百戰老營險些被打光……
在本時空,他們四個還是懷揣著一腔報國夢的少年。
鐵鉉還是呆呆地盯著手中銀錢。
他緩緩地吸入一口氣,這銀元上有朱元璋的頭像,背後是大明銀元,洪武十五年鑄,一元的字樣。
咬了咬嘴唇,鐵鉉恭敬地面北而拜,朗聲道:“拜謝皇明天恩!”
盛庸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