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草原,一處金代古堡。
此地本來是金代女真人修建,用來抵禦蒙古人的長城堡壘。
後來蒙古崛起,此地被攻破,忽必烈在此地建立了驛站,後來逐漸成了過往商旅居住之所。
乃兒不花與索林帖木兒,正駐軍在這古堡中。
乃兒不花與索林帖木兒,二人都屬於漢化頗深的蒙古王公貴族。
此刻,看著面前侃侃而談,自稱是大明錦衣衛國安司總旗,特意前來招降他們兩個的和尚李黑兒,兩人都是面色沉默,無語凝噎。
乃兒不花四旬年紀,他出生於山西,長與河南,若是隻看外貌,他妥妥的是漢人相貌,而且此人因為出生的山西地方,戲曲流行,很喜歡聽曲兒。
此人之所以在大漠被排擠,也是情有可原,他祖上是乃蠻部,信奉景教基督教……
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之前,蒙古更北方一些的部落,信奉景教的很多,而且因為當年西遼在西亞的緣故,也有很多蒙古部落信佛教。
他們乃兒不花這一支,一直信奉景教,世代傳承,大明攻下山西,他順勢投降,誰知卻將他分去山西寧夏交界處,擔任官山衛衛所指揮,
寧夏等地,回部眾多,尤其是天方諸回,因為乃兒不花信景教,和當地回部多有衝突,最後忍不住負氣出走,帶領部族去了大漠。
去了大漠之後,大漠草場繁茂之地,早就被各大王公貴族佔據,想要投奔其他地方,也是舉目無親。
西邊的察合臺汗國,因為帖木兒大汗崛起,陷入了無休止的內戰,分裂成了東西察合臺汗國,而且西察合臺汗國全盤天方化,東邊信奉佛教的東察合臺汗國,因為大元勢衰沒有後援,漸漸被攻破,此刻也是在全盤天方化的邊緣。
再往西北,迴歸信奉景教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也很困難,那邊金帳汗國也是內亂不休,國內的東正教和景教不對付,自己人打出腦漿子。
乃兒不花見這小小的一個錦衣衛國安司總旗,居然都敢在自己面前大放厥詞,不由重重嘆氣。
他和索林帖木兒對視一眼,俱都心中苦澀,但是面上都對這大明使者,露出不屑表情。
索林帖木兒,年約五旬,他和乃兒不花一樣,在北元被排擠,不受重用,而且他曾經是大元魯國長公主的家將,漢化頗深,麾下一萬多部眾,好些是漢人。
此時的蒙古部落,有許多出生漠北的漢人,就似是朱棣手下大將張玉這種,而索林帖木兒手下這種漢人有數千。
他們大部分,是蒙古王公的陪臣,匠戶,奴隸。
當年,因為元順帝和太子元昭宗內鬥,魯國長公主捲入內亂,導致元順帝死後,元昭宗對於這幫漢化頗深的魯國公主舊人沒一絲好感,處處刁難懷疑。
他們部眾,打又打不過那些蒙古草原上的王公,自己也沒有草場放牧,只能在各地顛沛流離,或寄人籬下。
如今的北元皇帝天元帝,也不敢信任這幫漢化程度太深的,有過叛變經歷的部將,害怕被他們綁了去送給大明。
畢竟,當年大元在甘肅等地養了一幫,察合臺汗國王族後裔,欽察汗國王族後裔,伊兒汗國王族後裔,準備普通他們所養的高麗國王后裔沈王一樣,在這幾個汗國勢力衰微時,直接派兵護送過去擔任大漢。
結果,這幫人非但不感激大元,在大明打過去之後,直接投降大明,反過來打蒙古人,漸漸形成了大明關西七衛的雛形。
因此,乃兒不花兩個人,都是北元萬古的實力,卻無人問津,也無人敢要。
他兩個只得結伴而行,聽說張家口堡沒被明軍佔據,準備來此打打秋風,順便看看能否內附大明。
誰能料到,大明如此輕視,居然派了個小小的總旗,就來招降了!
而且,乃兒不花和索林帖木兒,都知道對方有投降的意思,但是抓不住他是不是真的想投降。
畢竟,乃兒不花投降後又叛變,如今再投降,誰知道大明收不收留?
二人都是眸子閃爍,心頭情緒萬轉。
“哼,你個小小的總旗,竟敢妄稱大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