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戶們戰戰兢兢地給梁王殿下見禮,李愔環視一圈,很有氣勢地揮手道:“以後你們就跟著本王好好幹,保管你們有肉吃。”
李愔的觀念和這個時代的人截然不同,士農工商的傳統階級觀念在他心裡是不存在的,相反,他比較注重“工”。
以後的許多構想,也都要用到大量工匠。
幾個工匠頭目都感覺到一種受到重視的感覺,內心不由得湧起一股感動。
吳寶也在心裡納悶:以前聽聞這位梁王是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浪蕩子,今日看來,頗有禮賢下士之風,莫非傳言有誤?
幾名工匠都自我介紹一番,那個五十多歲的老木匠叫公輸良,粗手大腳的瓦工小頭目叫呂方。
還有一名大鬍子老鐵匠,複姓獨孤,單名一個野字。
李愔拿出一張草紙,上面畫著不少零部件,交給三名工匠。
“梁王,這莫不是耕地的木犁,只是這犁轅怎麼是彎曲的?”
老木匠公輸良很快就瞧出點門道。
現在使用的耕犁,都是那種直轅犁,又長又笨。
李愔不緊不慢地說道:“這就是本王改造的曲轅犁,犁轅彎曲,變得輕便許多,犁身變短,轉彎也更加便捷。”
老木匠思索片刻,便面露喜色:“果真如此,梁王不愧是皇子,天生聰慧。”
這話真不是可以奉承,因為老木匠心裡就是這麼想的。
老鐵匠獨孤野也發表自己的見解:“梁王這個犁鏵上面這個部件,可是為了調節耕地的深淺?”
李愔瞧瞧,老鐵匠指的是草圖上面,那個叫做犁評的部件,於是點點頭:
“不錯,好眼力,你們先聯手製作出一架曲轅犁,我獻給陛下,再為你們請賞。”
幾名匠人大喜,齊聲道:“多謝梁王授業。”
他們並沒有指望什麼獎賞,那個太遙遠,作為匠人,他們看重的是手藝。
多學一樣手藝,就相當於多了一樣吃飯的技能。
要知道古代的規矩比較多,道不輕傳,想學本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李愔倒是不在乎這些,揚手說道:“那大家就加把勁,爭取今天把曲轅犁弄出來。”
“好,某去打造犁鏵。”獨孤野一臉興奮地答道。
“我領著木工製作其它木質的部件,就是這彎曲的犁轅……沒有合適的木料啊。”公輸良也躍躍欲試,不過很快就遇到難題。
這時候的木工,都是直來直去的,真不會拐彎。
李愔想了想說道:“其實也挺簡單,先把木料用水浸透,再用火慢慢烘烤,就可以彎曲成型,乾透之後就可以使用。”
“不過此法比較耗時,先找個彎曲的樹杈湊合用吧。”
公輸良連連抱拳:“多謝梁王指點。”
他是誠心道謝,這種彎曲木料的手藝,學到手都是本事。
到了現在,他們對這位年少的梁王,印象已經大為改觀。
本來以為是膏粱子弟,什麼都不懂,萬萬想不到,人家比他們這些老工匠還厲害。
分派好任務,正要開工,卻見一個穿著綠色官服的官員匆匆而來:“下官長孫丕,現任工部員外郎,見過樑王。”
李愔也沒太在意,六品的小官而已,於是大咧咧地擺擺手:
“不必多禮,本王今天找工匠們製作新犁,你可從旁協助,也算你一份功勞。”
不料,那長孫丕卻一本正經地說道:“梁王,尚書有令,工部分派的各種原料,皆是官府之物,不可給私人使用。”
“梁王身為皇子,更應以身作則,切不可因私廢公!”
新書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