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大唐天子李世民,在朝堂上和群臣處理完朝政,就領著一干大臣,向內苑而來。
李二的意思,是想讓諸位大臣們都瞧瞧,就算他家的那群皇子,也要親自躬耕,為天下做個表率。
事實也確實如此,內宮之中,以長孫皇后為首,都帶頭織布呢。
李二現在正值壯年,一路上是龍騰虎步,意氣風發。
後面隨行的也都是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當年的秦王府十八學士,日後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謂是能臣名將如雲。
前面已經可見內苑中墾荒之地,只是眾王子並沒有耕田,反倒簇擁在一起。
“參見父皇!”李承乾連忙率領眾皇子,給李二見禮。
“你們商議何事?”李二環視一圈問道。
“回稟父皇,六弟……”李承乾言簡意賅地說了說李愔誇下的海口。
瞭解了大致原委,李二朗聲道:“真有這等造福百姓之事,這錢我出又何妨?”
要知道隋朝末年,十數年戰亂,天下人口銳減,撂荒的耕地更是不計其數,提升農業生產力,也是李二一直十分關心的問題。
雖然他有點瞧不上這個六子,平時太過頑劣,也並非如李承乾和李泰等人,是長孫皇后嫡出。
但是當父親的,起碼錶面上,還是要一碗水端平的。
好不容易,這小子有了點上進之心,李二當然要當面鼓勵一下,萬一真成了呢。
李二目光跟著落在李承乾肩頭,見那裡有道深深的勒痕,發問道:“此何所為?”
“回稟父皇,兒臣方才看耕牛拉犁艱難,便在旁協助。”李承乾坦然回道。
李二也不由動容,口中連聲道好,還伸手摸了摸了太子肩膀的勒痕。
父慈子孝,也不過如此。
眾大臣一見,便有人開口讚譽,無外乎太子勤勉,大唐之幸云云。
呵呵……
偏偏在這和諧的氛圍中,傳出了兩聲很不和諧的呵呵聲,頗有幾分譏諷。
李二瞥了一眼發出噪聲的李愔,心中不快,便喝問道:“李愔,你說的新犁,如何改進,可否有構想?”
“兒臣尚未想好。”李愔臉上依舊笑嘻嘻的。
李二便狠狠瞪了他一眼,知道這個混賬子,剛才多半是吹大氣。
索性也就不再搭理這個不長進的東西,李二來到內苑,正是要親自耕田,為天下做表率。
在融融的春日中,太子承乾牽牛在前,當今大唐天子,則以手扶犁,躬耕于田畝之間。
史官執筆,已經開始記錄此事。
李二手下的史官可不好當啊。
這位皇帝,文治武功,絕對是佼佼者,同樣,篡改歷史也是佼佼者。
拉犁的母牛犁了一個來回,便累得不肯動彈,李二也順勢罷手。
李二從宦官手裡接過手帕,擦抹一下臉上的汗水,他鬚髮濃密,而且還都是捲曲的,屬於那種自來卷。
戴上幞頭,宦官已經跪在地上,把他靴子上的泥土擦抹乾淨,李二從農夫又變回皇帝。
這時候,四皇子李泰邁步上前,躬身說道:“父皇不辭勞苦,兒臣心有所感,成賦一篇,呈給父皇。”
李二聞言大喜:“諸子之中,青雀文采最佳,且誦來!”
李泰也抖擻精神,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讀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大臣們也紛紛點頭稱讚,這種錦上添花的事,做一做也無妨。
把李二給樂得,鬍子都快捋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