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陛下聖旨當中的科舉制、學堂之法也要儘快展開了!”楊林皺著眉頭說道。
大商所任命的各地官員,所使用的制度是察舉制。
而選舉人和被選舉人都是各道的世家大族,這也是為什麼大商朝堂官員幾乎都是世家之人的原因。
而楊廣在給楊林的聖旨當中的科舉制、學堂之法,就是為了打破這大商官員被各地世家對於官員的壟斷,網羅人才。
只是想要施行這科舉制大商並沒有合適的土壤。
能夠執掌一方的官員,幾乎都是世家之人,即便楊廣推出科舉制,恐怕還是會被各地世家所壟斷。
而學堂之法,則是對於科舉制的補充。
“不過,這科舉制暫時急不得,還是先在山海道各地修建學堂,另外行招賢一事。”楊林思索的說道。
楊廣所下達的旨意,無論是建立六扇門,以宗門治宗門,還是科舉、學堂之法。更多隻是一個方向,具體的施行方法,還是需要楊林親自把控。
……
而隨著楊林令旨傳下。
雖然只是在山海道各地建立學堂,行招賢一事,科舉制還未施行。
可是徐翼等各大世家之人,都能夠預見到科舉制、學堂之法對於各大世家帶來的衝擊。更重要的是,無論是科舉制,還是學堂之法,都顯示著楊林整頓山海道吏治的野心。
而隨著楊林的招賢令,不少的落敗的世家子弟,或者有才之士,也紛紛自薦楊林麾下,被楊林分派到山海道各城之中。
“真不愧是大商的靠山王啊!”徐翼喃喃的說道。
在徐翼看來,楊林武功冠絕天下,更是精通軍政一事,遠比那武王楊玄可怕得多。
這也讓徐翼感到了深深的危機。
只是將楊林調離山海道,恐怕遠遠不夠,只要這楊林在世一日,山海道上所行政策,即便暫時荒廢,也會重演。
想要徹底地斷絕這些政策,只有那楊林徹底隕落。
可是在想到那楊林的修為之後,徐翼便打消了這不切實際的想法,大商十三道上下,又有誰會是這楊林的對手。
現在徐翼也只能期盼,其餘各道世家能夠看破楊林的野心,聯手將楊林除去。
只是徐翼也清楚,這個可能性小得可憐。
畢竟圍殺楊林,稍有不慎,就有著隕落的風險,這天下的世家哪裡又有捨己為人之人。
……
在楊林的治理之下。
只是一月的功夫,山海道三州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雖然楊林沒有送上任何的奏摺,可是遠在朝歌城中的楊廣也根據大商那緩緩上升的氣運之力,感受到了山海道的變化。
“真不愧是我大商靠山王……”養心殿中,楊廣發出了和徐翼等人一樣的感嘆。
楊廣簽到召喚出來三位人傑中,修為最高的自然是宇文成都,可是對於現在的大商來說最重要卻是楊林。
畢竟能夠執掌一道軍政務的,也只有楊林一人。
“可惜,能夠執掌一方的人傑,我也只召喚出了楊林一人,若是多一個楊林就好了……”楊廣一邊想著,一邊開始了今日的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