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定州,攝政王李清的第四個孩子李世民的出世,使整個定州本土在歡慶喜年之中又多了另一個慶賀的理由,對於定州本土的百姓來講,李清便是他們心中的神,這些年來,在李清的帶領下,定州不僅擺脫了過去貧瘡困頓,朝不保夕的生活,更是讓定州成了整個大陸關注的中心,工商業的飛速發展,使定州在短時間內屯集了大量的財富,而士伸豪族致力於投資新興的工商業,使定州的土地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普通百姓們真正做到了耕者有其田的夢想生活,忙時種田,閒時做工,一年四季,總是沒有閒得時候,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富足,荷包一天比一鼓,再加上中樞對定州本土的一些政策上的傾斜,使得這裡的百姓更是富足.
在溫老夫人的強力干預之下,桃園小築成了李清一大家人團聚的所在,笑語晏晏,兒孫繞膝,這讓受了半輩子苦的溫夫人心花怒放,眼下已經有了三個孫兒孫女,眼瞅著便又會添上兩個李清膝下人丁興旺,最高興的便莫過於她了.
李牧之與李鋒高興,裘氏與李清之間化開了心結,嫣然與霽月高興,經過這一回,李清對她們的禁足令便名存實亡,這一次寶兒事件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安民,濟世,心怡,唐龍更是興高采烈,過年不僅僅有禮物可拿,他們更是得到了親自燃發煙花的額外獎勵,看著朵朵璀燦花朵威放在夜空之中,小娃娃們清純的笑聲在桃園小築上空迴盪.
一白都顯得和待,圓滿.
大年初一,路一鳴,燕南飛,駱道明,過山風等人一齊來桃園小築拜年,眾人小聚片刻便出發前往桓熙在定州城的大宅子,為桓熙與茗煙的婚事賀喜桓熙身份超然,不僅與李清,而且與定州的高官顯貴們都有著很不錯的關係,定州整個的醫療體系中的宮員,大夫幾乎絕大部分出自桓熙門下,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桓熙大婚這天,其熱鬧程度威況空前,比之李清大婚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李清的婚禮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參加,而桓熙就不同了,便算混個臉熟,送上一份禮也是值得了.
看著貌美如花的新娘子,白髮皓然的新郎官,李清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特別是看到桓熙的幾個兒子拜倒在茗煙的面前 口稱母親大人的時候,李清險些便笑了出來但看著桓熙茗煙兩人臉上那發自內心的笑容和滿足的時候 李清又有些悵然若失.
也許,這便是顛沛半生的茗煙最好的歸宿了.
不過桓熙終於沒過成洞房花燭夜.
半夜時分,應付完賀喜的賓管,剛剛走進洞房的桓熙剛剛用金猝挑起茗煙矇頭的紅中,連話都沒來得及說上兩句,桃園小築數匹快馬飛奔而來,寶妃娘娘要生產了,雖說桃園小築裡一直有好幾名大夫和有著豐富接生經驗的接生婆待命,全寶兒畢竟是早產,胎兒不到九月李清哪裡放心得下 這個時候也顧不得桓熙的小登科了,派人來接桓熙去坐鎮.
桃園小築燈火通明,寶妃所住的房屋裡外,擠滿了人群,廳裡坐著李牧之與溫氏裘氏,霽月坐在另一側,而嫣然則被溫氏讓人送回了住處,她可不想讓霽月生產時的狀況嚇倒了這個兒媳,李清則是搓手搓腳,不停地在屋內轉來轉去,內屋裡傳來寶妃聲嘶力竭的哭喊聲 常寬抱著膀子,靠在牆上,臉上盡是憂色而吳四娘則正在屋內陪著自己的閨女生產.
當還穿著大紅禮服的桓熙匆匆跑進來的時候,時間己經過了近兩個時辰,李清的額頭上滿是大汗,拉著桓熙的手,.兩個時辰了,還沒有生出來,不會出什麼問題吧?.
桓熙沉著地道:.不會有事,雖然寶妃是早產,但平素寶妃身子一向強健,應當無事……自提了一把椅子,坐在門邊,大聲地向裡面的接生婆發問,並根據裡面的報告做出一系列的指導.
隨著天邊第一道曙光露出,屋內傳來一聲響亮的嬰兒哭起,爭紮了五六個時辰的寶妃終於安全地產下了一個男孩,吳四娘抱著裹好的嬰兒走出裡屋,滿臉喜色地雙手捧著遞給李清:.王爺,是個男孩,五斤半重呢!
雖說已經有了三個孩子,但在現場看著自己的孩子出生,這還是第一次,李清有些激動地雙手接過來,抱在懷裡,看著襁褓之中這個眉眼頗似自己的小小孩兒,不由眉開眼笑.
.王爺!.桓熙走了過來,.雖然孩子不足月,但身子還算強健,比我預計的要好,只需小心將養上數年,便與常人無異……
.多謝桓先生了!.李清道:.耽誤了你的洞房花燭夜,李清甚是過意不去……
桓熙大笑:.王爺只需將府中好酒多送幾壺補償我便好了……
李清笑道 .桓先生儘管去我府中,想拿多少拿多少……
桓熙喜笑顏開,.王爺,小公子出世,您還得為其取名呢!.
李清抱著孩子在屋裡踱了幾個圈,抬頭看著窗外,天色此時已是大亮,陰鬱多日的天氣,今天竟然意外地見晴,一輪紅日恰在此時躍出地年線,萬道光線灑將下來,將屋內屋外照得通紅.
.這個孩子就叫世民吧!.李清道:.李世民!.
新年的定州,攝政王李清的第四個孩子李世民的出世,使整個定州本土在歡慶喜年之中又多了另一個慶賀的理由,對於定州本土的百姓來講,李清便是他們心中的神,這些年來,在李清的帶領下,定州不僅擺脫了過去貧瘡困頓,朝不保夕的生活,更是讓定州成了整個大陸關注的中心,工商業的飛速發展,使定州在短時間內屯集了大量的財富,而士伸豪族致力於投資新興的工商業,使定州的土地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普通百姓們真正做到了耕者有其田的夢想生活,忙時種田,閒時做工,一年四季,總是沒有閒得時候,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富足,荷包一天比一鼓,再加上中樞對定州本土的一些政策上的傾斜,使得這裡的百姓更是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