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給樓上的嘴塞口球嗎?我現在很煩躁。】
【搞什麼啊!現在看個電影,都要搶票了嗎?不知道的我還以為是春運呢。】
【我也覺得扯澹,看電影都要提前三天搶票,太離譜了。】
【我也買不到票,最後只能和女朋友看的《戰神傳》。】
……
到了10月2號上午。
貓眼票房app上的實時資料顯示出了前一天的電影票房。
大盤票房4.5億,其中《戰神傳》1.5億,《搖滾探桉2》1.3億,《俠之大者》1.0億。
三部電影的票房,加起來就已經3.8億。
《千與千尋》則只有5000萬,和前三的電影差距比較大。
這種票房分佈是最常見的分佈情況,通常重要檔期的票房,都是兩三部重磅電影競爭,後面的電影會被拉開很大差距,直接形成斷層。
今年是十一檔期的票房就是如此,前三部電影第一天的票房都破億了。
《千與千尋》拍在第四,只有《俠之大者》票房的一半。
由於貓眼app上,可以看到實時票房、排片和上座率。
這些資料,普通人也可以下載app檢視。
因此,雖然《千與千尋》票房只排第四,但很多網友發現了特別之處。
票房前三的電影,上座率平均在35%左右。
其中《搖滾探桉2》的上座率最高,有38%。
之所以上座率比較高,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是續集,有第一部的人氣在,所以第一天的上座率高是正常的。
票房前三的電影,平均35%的上座率,是正常水平。
假期的電影票房,熱門電影基本上就是這個上座率。
不過,很多網友都發現,在這麼多電影裡,有一部電影上座率,十分突出。
《千與千尋》的上座率,竟然高達76%,在平均35%上座率的電影裡面一枝獨秀。
這還是有一場是凌晨場的緣故,凌晨場的上座率普遍很低,必然會拉低整體上座率。
有這麼高的上座率,可是排片卻只有4.9%,連5%都不到。
在第一天的票房出來之後,各大網路平臺上,關於《千與千尋》排片和上座率的討論越來越激烈。
有網友覺得搶不到票,上座率高是正常的。
也有網友認為,這是片方包場,出現的虛假上座率。
網友並不知道真相,所有討論都只是猜測。
但是,行業裡有人知道真是情況。
企鵝影業作為《千與千尋》的發行方,很清楚上座率是否真實。
因此,張長峰拿到第一天的票房報告後,開始認真考慮《千與千尋》的排片問題。
5%的排片,砍下了11%的票房佔比,《千與千尋》第一天的表現,超出了企鵝影業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