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一部電影從立項到拍出來,要經過很多難關,關關都得過,最終才能把電影拍出來。
不過,這些事情,在方醒身上,都不會發生。
從拉投資開始,方醒的電影就一個態度,你們愛投不投,不投拉倒,自己投。
然後試鏡演員,演員檔期協調不過來?你們愛演不演,不演就換一個。
反正從拍電視劇到拍《瘋狂的石頭》,方醒在影視行業已經有一個梗,栓條狗都能捧紅。
雖然這話說得不太禮貌,但話糙理不糙。
特別是《瘋狂的石頭》,主演全都是沒名氣的小演員,結果一部電影24億票房,直接飛昇成為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咖。
也就《無間道》的時候,請了兩位影帝一位視後,算是和大咖合作的。
而合作的影帝也靠著《無間道》收穫很多,梁友華甚至拿了“很難拿”的最佳男配角獎。
因此,方醒的專案,從立項投資到選角,一套流程下來,速度非常快。
這就是投資人、製片人、導演三合一的效率。
不過,這種模式放在一般的影視公司,是行不通的。
因為投資人、製片人、導演三合一,就意味著這人就是片場皇帝,如果是明君還好說,如果是昏君,拍出爛片,會把投資賠個精光。
因此,方醒這種模式,是其他影視公司不敢學,也學不來的。
對一般的影視公司來說,一個專案不怕做得慢,只要做出來能賺錢,那就是好專案,做兩三年只要最後成功了,花費的再多時間都值得。
……
因此,和孫建奇簡單溝通之後,方醒就確認道:“就今年,快的話年中就可以開始做特效。”
即便孫建奇知道方醒拍電影效率很高,但也有點驚訝。
不過,大老闆既然這樣安排了,那就這樣安排下去好了。
況且,工作安排可以根據專案進度進行調整。
如果專案進度慢,可以再去拉專案的。
……
看完星雲特效最新的特效水平,方醒十分滿意,覺得可以啟動一直很想拍的一部電影了。
第二天。
方醒召集方舟文化管理層開會,參加會議的還有星雲特效等子公司的主管。
“今天開會呢,是有新專案要上馬,所以需要各部門配合專案籌備。”方醒開場直接就將會議的目的放出來。
王禹濤聽說有新專案,忙問道:“是電影?還是電視劇?”
自從拍了《瘋狂的石頭》之後,方醒就沒有親自拍過電視劇。
“是電影。”方醒答道。
“什麼型別的?”
“科幻片。”
喬英紅看到星雲特效的兩位主管都在,立時猜到了:“是特效片吧?”
“對,特效片。”
方醒說著把一張A4紙列印的劇本梗概傳給眾人:“這是故事梗概,大家先看看,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孫建奇看到這張只用了一頁A4紙列印成的劇情梗概,有點驚訝。
連劇本都沒有,就這樣一張紙,就要立項拉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