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后對著坐在右手邊的姜夫人閒聊一般地說道:“瑤兒,太子今年十六歲了吧?”
姜夫人本名是姜湘瑤,由於是姜太后的外甥女,太后一向如此稱呼她以示親近。
“是啊,當年臣妾抱著半大點兒的太子去太后宮中請安的時候,他還是個只會哭鬧的嬰兒,如今卻也長得如此高大了。時間過得真快啊!”姜夫人似是在感嘆時光,似是在懷念過去。
姜太后也頗有感觸,眼神凝注了一會兒,繼續道:“這孩子從剛生下來的時候哀家就照看著,如今也這麼大了。做祖母的年事已高,就盼著給榮兒這孩子找個賢良淑德的妻子,生下一群曾孫逗我老人家開開心。”
一旁的趙後表情有一絲的不悅,只一瞬便消失了。想也知道,趙後好歹也是姬榮的嫡母,這樣的事情姜太后不跟趙後說半個字,反而對著一個妾室喋喋不休,分明沒有把她放在眼裡。
那又能怎麼樣呢?後宮之主是姜太后,趙後哪敢說姜太后的不是呢?想來趙後只盼著姜太后早早歸西,她好一手遮天吧。
姜夫人點了點頭,看向太子姬榮。姬榮微微有些害羞,低著頭說:“孫兒一心苦修政務,並無閒暇在兒女之情上。”
趙後一看姬榮那樣子,便見縫插針地介面道:“這孩子是在害羞呢!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再者榮兒為我大周開枝散葉,也是穩固江山萬代的一種方式啊。”
姬榮起身行了一禮,恭敬地說道:“母后教訓得是,孩兒記住了。”
姜太后和姜夫人紛紛看了趙後一眼,似是已經瞧出了對方的心事,面上也不再如剛才沉穩淡定了。
姜太后搶話道:“既然如此,姜婉容與你年貌相當,出身也甚為匹配,擇日不如撞日,不如。。”
話還沒有說完,趙後此刻再也剋制不住,插口道:“太后,姜婉容這孩子的確才貌雙全,可若是與趙蕊兒相比嘛。。。”她故意把話說了一半,還裝作感嘆一般搖了搖頭。
氣得姜太后簡直想要跳起來扇趙後的耳光,這話是擺明了要讓他們姜家難堪啊!
可即便貴為太后,她也只能生生忍住了憤怒,維持著高貴的笑容,慈祥地說道:“婉容和蕊兒這兩個孩子確實不相上下,都是人中之鳳,哀家這個做祖母的都很滿意。太子年紀不小了,也當娶個正妃好好照顧著他了。太子的正妃,不如,讓太子自己選吧!”
這話說的不輕不重,意思卻很明白。這兩個女子都是極好的,可是誰做太子妃卻是讓太子自己選擇。
太后這樣一發話,趙後也不能再提出任何異議了。所有的人目光都凝聚在太子姬榮的身上。
姬榮慌慌張張地站了起來,立刻行了一禮,用的時間卻是他平時行禮的兩三倍。這樣的難題擺在了一個儲君身上,眾人都在猜測這年輕的太子要如何站隊。
趙後心裡也是有五分把握的,畢竟是個男子都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趙蕊兒那樣一個風情絕種的窈窕女子。況且這太子一向與趙後關係和睦,日後登上寶座的那一天恐怕還要倚靠趙氏一族。
可是姜氏一族就可以得罪了嗎?且不說太子的母妃和太后皆姓姜,姜氏一族輔佐大周王朝數百年,根基深厚,而且沒有任何家族沒落的跡象可尋。
姬榮似是想了一會兒,咬了咬牙,露出慈孝的表情道:“孫兒全聽祖母的安排。”
這樣的話,等於又把皮球踢回給了姜太后,也不算全然不顧趙後的面子。而姜太后呢,有了太子這句話,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為他選太子妃,趙後也不能再找什麼理由了。
“如此也好,太子畢竟是個孝順孩子。依哀家看,姜婉容端莊大氣,坐得穩太子妃的寶座。至於趙蕊兒嘛。。。”姜太后喜笑顏開,然而看了一眼那個不知死活要同姜家爭太子妃的趙蕊兒,她便想找個人隨便給指了,小懲大誡。
坐在寶座上的趙後再也按捺不住,平時的裝得從容嫻靜,此刻卻再也不管不顧地爭辯道:“趙蕊兒生的國色天香,且傾慕太子姬榮已久,如今。。。”
趙後這話說出來就有些耍無賴的意思了,彷彿這個趙蕊兒今生非太子不嫁了似的。偏偏姜太后剛剛拘著面子,沒有提過姜婉容是否願意嫁給太子這事兒。
姜太后眼睛一轉,計上心來,不等趙後說完便介面道:“這趙蕊兒也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孩子,更難得的是對太子的一番心意,既然如此,哀家便準她做太子唯一的側妃吧!”
話音剛落,原本十分得意的趙蕊兒差點沒摔在地上,趙後也面色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