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錦繡坊耽擱了很長時間,她們回去的就晚了,坐著牛車還沒到村口,遠遠就看見大林帶著一群小蘿蔔頭,六個男孩兒一字排開遠遠地站在路口,看見她們的身影,最小的三個林撒丫子跑過來。
包氏一把摟住跑過來的五林笑道:“臭小子總算有良心,知道來接娘了。”
皂兒跟果兒也分別拉著四林和六林的小手一起往回走。
大林帶著迎上前說道:“三嬸孃,我娘還有三叔她們擔心你們到現在還沒回來,叫我們到村口接你們。”
包氏問道:“你們都回來了?今天生意咋樣?”
大林:“嗯,都回來了,今天賣的挺好的。”
說罷大林主動伸手接過三人揹著的竹筐,給二林三林一人分一個,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往家走去。
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彙報今天的情況。因為是第一次到遠處去賣,大家今天帶的書包都不多,且大多是粗布和細棉的,這一趟都賣完了。
劉氏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我們這邊也賣的挺好,還碰見我姨了,中午就是在鎮子上我姨家吃的飯。我姨家的小孫女很喜歡咱們的書包,我就做主送給孩子一個,粗布的實在拿不出手,就送了一個細棉的。那啥,那個書包從我的工錢里扣。”
包氏大方說道:“二嫂太客氣了,啥扣錢不扣錢的,都是親戚你送個書包是應該的,是不大嫂?”
包氏說這話就是想在妯娌面前暗示,這書包的生意是她們三房想出來的,那她做為三房的主人自然有權發話。
何氏本就是個很好說話的,見狀便說道:“對,對,是這個理,親戚間多日子不見了,送個書包應當的。”
陶氏拉著臉狠狠瞪了包氏一眼,不過包氏連她這邊看都沒看一眼,陶氏白瞪了。
果兒跟大家講了今天在縣城遇到的情況,自然也說了把書包圖樣賣給錦繡樓的事情,大家聽完頗為可惜。
陶氏問道:“真不再做了?”
果兒:“是的,奶,咱們把手頭剩下的這些書包,拿到各個鎮子去賣完,以後就不做了。”
劉氏心裡算了一下說道:“咱家現在剩下的書包,大約還有一百多個,照今天的行情看,估計最多兩天就能賣完。
幸好當初絲綢的書包咱們做得最少,在鄉鎮上賣,還是粗布跟細棉的賣的最快,可能最後絲綢的要剩下好多賣不出去了,怪可惜的。”
這個問題果兒之前就跟包氏說過,因此劉氏話一落,包氏介面說道:“這有什麼可惜的?賣不出去了正好,咱們自己留著用,我還想給我孃家嫂子一人送一個呢,這麼稀罕的東西送親戚咱們臉上也有光不是。”
陶氏用力咳嗽一聲,一個眼刀子衝包氏飛過來,包氏不吭聲了。
陶氏:“不賣了也好,咱家總算還有別的生意,果兒呀,你剛才說那圖樣在錦繡樓賣了多少銀子?”
一提起這個,包氏又來了精神,照著果兒的話學舌道:“賣了三十兩呢,很不錯了,要知道人家就是不掏錢買咱們的書包樣式,日後市面上有了仿品,人家自己也能琢磨出來呢。”
接著莞爾一笑:“不過,這三十兩已經全部都花光了,我們果兒還另添進去了幾兩呢。”
陶氏一個哆嗦險些從炕上栽下來,這小丫頭又冷不丁買了啥?
包氏慢條斯理攏了攏鬢邊的髮絲,這才跟大家細細說起在錦繡坊買布料做新衣裳的事情。
“......就這麼著,我是費心巴力地給大傢伙把新衣裳的料子全都選好了。人家穆大娘說了,就憑跟咱家的交情,所有的衣裳錦繡坊的繡娘們免費給咱們做了。”
最後一句是包氏胡謅的,省的陶氏聽完又要罵她不知道儉省過日子。
眾人:“......”
陶氏不相信地盯著果兒問道:“果兒,三十兩你全都做了衣裳?”
果兒聲音清脆:“對,每個人兩套外衫,兩套裡衣。”
陶氏:“......”
縣城裡不去了,果兒這一組的三個人便跟著另外三組出去賣,上百個書包看起來挺多,兩天功夫就賣的差不多了,最後只剩下幾個絲綢的沒有賣出去。
陶氏這兩天憋了一肚子火,總算有了發揮權力的地方,把賣剩下的書包分給三個媳婦,加上麥穗一人一個,多了沒有。
陶氏:“就剩幾個了,過些天四柱要去他丈人家送節禮,正好帶上。”
氣得包氏背地裡直罵死老太婆。
書包的生意做完,果兒細細算了賬,這些日子一共做了五百多個書包,除去所有的成本,粗布的每個平均能掙二十五文錢;細棉的每個掙一百二十文;絲綢的賣的最少,但是每個能掙到三百多文。
總共算下來,她們這次賣書包淨賺了三十三兩多的銀子。
果兒算清了賬目,就把大家聚到一起分錢。何氏、包氏幾個女人,加上皂兒跟果兒是全程參與,每人分了三兩;
大林幾個還有莢兒、豆兒跟小草,每人按照出攤的次數分,一次五十文,大林、二林跟三林一人分了一百五十文,莢兒幾個小姑娘從一開始賣就一直跟著,每人分了五百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