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小夫妻甜蜜恩愛的樣子,長輩們更是開心得合不攏嘴,結果就是送給新人的紅包一個比一個豐厚。
劉氏坐在那裡看著這對小兩口,再看一眼自己家的二林,心裡不由更加著急起來。年前開始丈夫出門都會帶上大林跟二林兩個,說是讓他們早早接觸家裡的生意,儘早歷練有好處,對於這個她當然極其贊同。
如今二林也到了成親的年紀,自大林定親後,上門給二林說親的媒人越發多了,她這個當孃的自然上心,挑挑揀揀這麼長時間,愣是沒遇到合適的。私下裡跟孩子爹商量了幾回,孩子爹卻一點兒也不著急,說什麼再等幾年也不遲的話。真是,急死她了。
好不容易等到晚上丈夫回來,劉氏又說起兒子的婚事,姚二柱還是那副不急不緩的樣子:你慢慢相看,咱二林不怕等,即便再挑個幾年也不晚。
劉氏:......
初春季節雖暖乍寒,果兒計劃在春耕前跟著二伯的車隊去長陵一趟。
包氏一聽要去長陵立馬來了精神,這麼久沒過去,也不知雲繡閣在黃娘子的經營下怎麼樣了,雖說年前盤賬雲繡閣的賬目清清楚楚,生意稱得上是蒸蒸日上,根本不用擔心。
可包氏尤其懷念那裡的氛圍,所有的繡娘包括黃娘子都對她恭敬有加,稱呼她一聲「二夫人」,除了自己閨女她就是雲繡閣的第二東家。
所以這趟出去,包氏顯得比果兒更加熱心:
「閨女,趁著現在家裡不太忙,是應該出去轉一轉了,黃娘子是個能幹的,可雲繡閣那麼大的繡樓,咱們做東家的還是要時常去住上一陣子,親自看著才妥當。」
果兒:「娘說的是,那這回娘還是打算跟我一起去長陵?」
包氏深以為然地點頭道:「當然,總不能閨女整天辛苦在外頭奔波,我這個當孃的卻在家裡閒著,咱娘倆是一條心,以後你去我就去。」
果兒:「好吧,娘樂意就好,對了,東柳街的繡品鋪你這兩天過去看了,比之前怎麼樣?」
見女兒問道東柳街的鋪子,包氏道:
「放心吧,當初把鋪面交給曉紅管著,算是交對人了,這丫頭是個能幹的,眼見著鋪子的生意越發好了,我還尋思著要不要增添些貴重的繡品也擺到鋪子裡賣,說不定生意還能更好。」
果兒搖頭:「還是不要了,現在這樣挺好的。」
這間鋪子當初開的時候定的是中檔路線,面對的顧客是普通百姓,如今好不容易在那條街上做出名聲,就接著做下去,沒必要改變定位。
包氏見女兒直接否定了她的想法心裡有
些失望,但很快又想開了,鋪子裡的事向來閨女說了算,生意上聽閨女的準沒錯。
包氏想起一件事,便道:「還有個事兒,曉紅家裡給她定了一門親事,當初定親的時候曉紅讓媒人跟婆家說了,等成親後還想在咱家鋪子裡繼續掙錢,婆家不能攔著,她婆家對此沒意見。」
果兒對鋪子裡那兩個姑娘印象也不錯,尤其是曉紅,性子穩重人也精明能幹,聞言道:
「那就好,即便她婆家以後反悔,不同意她再出來拋頭露面也不要緊,咱們現在手裡有的是人脈,不怕招不到合適的人手。」
其實在這個時代,大戶人家才會注重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繁文縟節,普通百姓家裡,為了生計哪有那麼講究的,新媳婦嫁過去還能給婆家掙錢,稍微明白事理的婆家都不會傻到攔著不讓出去。
母女倆正說著話,何氏帶著兩個女兒上門來了。
包氏連忙起身迎了出去:「大嫂你們來了,快裡面走。」
何氏笑著道:「想著你們這會兒在屋裡,就過來說說話。」
果兒看見皂兒跟莢兒兩個,也親熱地迎了上去,眾人一起進了裡屋圍著炕桌坐下,果兒要去倒茶,被何氏攔住了。
「不用麻煩,我們吃飽喝足過來的,聽說你們過幾日要去長陵,有件事想跟你們商量一下,不知能不能行?」
見何氏說的委婉,果兒道:「大伯孃不必客氣,有事直說就是。」
包氏也隨口說道:「就是,都是一家人大嫂儘管開口,什麼商量不商量的。」
何氏慈愛地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邊的莢兒,對兩人說道:
「是這樣的,你們也知道莢兒這孩子從小喜歡刺繡,這些年除了我這個半吊子師傅,也沒個正經師傅教導過,就自己在家瞎琢磨,沒事拿起針線繡個帕子,鞋樣什麼的。
前幾天這孩子又跟我提起這事,我想著咱家自己開著繡樓,若是可以的話,能不能給她在繡樓裡尋個手藝好的繡娘當師傅,好讓她正經學學這門手藝,也算是了了她自己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