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放在以前姚家還一窮二白的時候,麥穗要想留在家裡肯定是卻千難萬難,不是家裡爹孃兄弟不肯收留,而是她不願給家裡增添負擔。
這兩年隨著孃家的日子越來越興旺,她跟女兒也生活得越來越安穩,上門想給她保媒的不比幾個給侄子侄女們保媒的少,可是如今隨著手裡攢的銀子越來越多,她的心境已經變了,她對自己跟女兒的未來很有底氣。
她都已經打算好了,等秋收完,就找大哥二哥幫忙給她在村裡買一片宅基地,然後她用自己這兩年攢的銀子把院子蓋起來,帶著女兒搬過去,再立個女戶,看誰敢瞧不起她孤兒寡母?
至於吳有田,她如今半點都不想再他有瓜葛。
今年的秋收又跟中秋節攢在一塊兒,自從姚家逢年過節開始給工人傳送節禮,到現在就沒有斷過。
今年的中秋禮姚家準備的比較簡單,每人兩斤滷鴨肉,兩斤王記點心鋪定製的月餅,兩隻活鴨,再添上兩件尺頭就可以了,相比以往發的雖簡單卻一點兒也不薄,而且跟周圍十里八鄉的東家比起來,沒有比他們家更豐厚的節禮了,大家無人不滿意。
這回沒有發鬆花蛋跟現成的烤鴨,一來正值秋收作坊裡都放假了,沒多少人手準備這些熟食的;二來如今在湖陽和長陵兩地都開了雜貨鋪,松花蛋賣的更加緊俏,簡直供不應求,所以今年的節禮中就把松花蛋給去掉,改為發放尺頭,工人拿回去可以給家裡的老人孩子做幾件新衣裳,更加不錯,所以,不但沒有工人對今年的節禮不滿,還很是感激,他們遇上了好東家。
另外,還特意給長陵的沈默和李成二人準備了豐厚的節禮,派人早早送了過去。而以往給聚香樓和錦繡坊的節禮,則跟送給別的有生意來往的商家一模一樣,以後跟張家就是普通的商業往來了。
為此姚家特意早早就派人給這兩家把節禮送了過去,就是怕人家還跟往常一樣送厚禮過來。
話說穆大娘和張掌櫃收到姚家的中秋節禮後,一看就明白了姚家人的意思,並不想跟張家有諸多攀扯,兩人都忍不住暗暗感慨。
雖然他們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委,可是他們七少爺自從上次被家裡召回去,就再沒來過萊陽城,兩人心裡都猜了個八九不離十。都是活到半老的人精,哪能猜不到中間那點兒道道,果兒姑娘再天資聰慧,終究在家世上低了身份,對於世家望族來說,兒女親事門當戶對,是頂頂重要的事。
唉!可惜了果兒姑娘,就不知七少爺心裡是個什麼滋味。
秋收忙完後,大林的婚期也定了下來,程先生和程娘子想要多留女兒一段日子,所以就把日子往後拖了拖,姚家就是再心急也得顧及未來親家的心情,最後兩家商定婚期放在明年開春。
皂兒的婚事也正式定下了,陳家也盼著兒媳婦早早進門,所以等忙完秋收兩家就正式下定,陳家送過來的彩禮誠意十足,四件上好的尺頭,一對赤金鐲子,一套銀頭面,兩罈女兒紅酒,兩對活雞活鴨,另配了幾樣王記買來的
上好的點心,最後還用紅封包了四十兩紋銀。
這份彩禮放在如今的姚家人眼中真的不算什麼,不過憑陳家的條件,能置辦出這麼一份彩禮來不可謂不豐厚,顯見是誠意十足的,姚家這邊對此很是滿意。姚鐵柱跟何氏當即決定將來給女兒的嫁妝要更豐厚一些才成。
果兒湊完家裡的熱鬧,又一頭扎進作坊裡,埋頭設計各種玩具去了。
如今除了陳木匠那邊生產的木質玩具,繡工作坊也開始大量生產毛絨玩具了,村裡婦人和男人都有做工的機會,都有錢賺,很快整個上姚村又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果兒設計的這些玩具其實都是直接抄襲後世的作品,除了卡通版的小狗、小貓、小雞小鴨等,還有古人沒有見過的企鵝、熊貓、憤怒的小鳥之類的新鮮玩意兒,大家都覺得稀奇有趣,果兒便放心不少。
毛絨玩具的用料就多了,除了平常的布料,還進了些兔皮、羊皮之類的皮子,用來做高檔貨品,做出來後效果更好,這樣價格自然也各有不同。
工人們還是流水線合作,分工明確,剪皮毛的只剪皮毛,縫紉的只管縫紉,這樣工作起來效率明顯提高,而且杜絕了手藝短時間內外傳的問題。
第一批毛絨玩具很快做出來,除了少量一部分送到萊陽城,其他的全部送出去,湖陽和長陵兩地的市場更大,生意比這邊可要紅火多了。
果兒跟皂兒姐妹倆從外面回來,一路說著話往主院走去,正要跨上臺階,正好碰到四嬸白巧兒,她剛從陶氏屋子裡出來,挺著個大肚子,眼見快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