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送來那些京城流行的衣裳圖式,看果兒妹妹很是喜歡,等以後有了新的樣式他還會源源送來。
想起上次張子彭送來那十幾張圖式,果兒不禁感嘆不愧是京城繁華之地,那些大家貴族夫人小姐們身上最流行的衣飾,其精美華貴的程度叫人眼前一亮,的確給了她不小的啟發。
看來,她以前的設計還是有些想當然了,如井底之蛙總是受到思維的限制,所以,這個可以有。
信中還寫到希望果兒考慮儘快把烤鴨鋪開到府城去,到了府城有他們張家從中幫忙,事情一定事半功倍。
末尾還不忘殷殷叮囑一句:長相思,莫相忘。
唉!
果兒看完信幽幽嘆了口氣,雖然到這個時代也有幾年了,可她還是接受不了女子十三四歲便要談婚論嫁,早早為***為人母的習俗。
不過,在世俗眼中張子彭貴為世家子弟,長相氣質溫文爾雅,對自己又有情義,實乃上上夫婿人選。
或許,可以稍稍考慮一下。
反正將來總要嫁人的,與其將來面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循規蹈矩嫁給一個陌生的人,倒不如珍惜眼前人?
可是,好吧,眼下她只想好好種田,努力把日子過得蒸蒸日上,嫁人的事以後再考慮。
索性拋開這個煩惱的問題,果兒凝神細想,把烤鴨鋪開到外面去是她一直以來都有的想法,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現下城裡的鋪子已經做穩了生意,的確是該培養出一批人手來獨當一面,只靠著四叔一個人在鋪子裡掌廚,畢竟會捉襟見肘。
就像上回白家鬧出的事,雖說大家都沒怎麼去怪四叔,可是架不住他自己因為內疚而自責頹廢。若是四叔一直想不開振作不起來,那這生意還真就暫時關門了。新
嗯,找時間跟二伯商量一下培養新人的事。
對於這個人選,果兒心裡已經有些打算,鋪子裡目前僱的這幾個夥計中,元寶表哥和二伯孃家的劉慶表哥表現一直都不錯,幹活踏實不偷懶,到目前為止家裡人都很滿意。
而且他們倆都是親戚家的孩子,不妨考慮一下把手藝教給他們,等他們學會了以後,將來出去開鋪子,就可以派他們去掌廚了,對他們來說走出去無疑是最好的歷練。
不過這就需要慎重考慮,比如叫兩家的長輩出面作保,至少籤十年以上的契書才行,等十年以後,他們是接著在姚家的鋪子裡繼續做工還是自立門戶,都隨他們自己的意願。
不籤死契,還能學到立足的手藝,這樣就給了他們很大的期望空間,想來兩家的大人會很願
意的。
其實說起來,他們家烤鴨的方子還不一定能保持多久呢,白家人不是已經偷學到很多嗎?雖然他們做出來的吃食在口味上跟自己家裡的還有些差距,但是如果照這個樣子認真做下去的話,也能撐起門面了。
還有,萬一他們想到把這方子賣給外地人,於他們家以後生意上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所以走出去開鋪子的事得提上日程了。
說做就做,果兒很快就去找了二伯,把事情細細一說,姚二柱聽了大喜過望。
其實他早就有心留意鋪子裡的兩個孩子,也有了培養他們的想法,他問過老四跟老三兩個人,都說劉慶跟元寶這兩個孩子做事老實,從不偷女幹耍滑,就更滿意了。
這兩個孩子一個是自己老丈人家的,另一個是老三媳婦兒孃家的,都是走的極近的親戚,對於培養他們學手藝,果兒既然提出了,三房那邊應該沒意見,而自己老丈人家的人品他更是知根知底,所以目前看來沒啥可擔心的。
現在見果兒主動說起這事,而且還想出了籤十年契約的好主意,他自然雙手贊成。
兩人很快敲定了章程,之後的事就不用果兒操心了,姚二柱自會把事情安排妥當。
無事一身輕,果兒舒展了一下小身板,決定去找皂兒她們聊聊天,順便再給她們教幾個新鮮的絹花樣式,她的小金庫裡有一半的收入可都是這個高階小作坊貢獻出來的呢,要保持及時的更新才是王道。
大門口傳來噠噠的馬蹄聲,來者正是多日不見的李成李大人。
果兒聽小天佑來報信後,忙跑出去迎接,她得多跟這位李大人套套近乎搞好關係,這樣才有機會抱緊那位的大腿。
王家的事出的蹊蹺,果兒這些日子思來想去,要說有這個能力且願意幫她家的也就張子彭跟那位兩個人,張子彭她覺得不可能,要真是他做的,以他的性子肯定會跟她提起的。
那麼就剩下那位了,且她也幫過那位多次,作為回報出手相助,也符合那位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