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田氏心裡疼閨女,自然包氏說什麼便是什麼,於是對著兒子兒媳發話到:
「你們小妹說的對,她們娘倆心善,都是孝順孩子,咱們不能因為她娘倆對我孝順,就可勁兒地佔她們便宜。你們若是起了貪心的念頭,連四成的利都不想給的話,我頭一個不答應!」
包田氏這些話說的兩個兒子兒媳都坐不住了,趕緊低下頭表示他們絕對沒有不想給分成的意思,包田氏這才臉上神色放緩下來。
「那就這麼說定了,滾雪球還有花生,往後還跟以前一樣,都是四六分成,閨女,果兒,你們看這樣成不?」
老孃都這麼說了,包氏自然滿意的不得了,忙笑道:
「娘還是疼我,那就聽孃的。」
這次她們沒有留下住一晚再回去,家裡這兩天拜年的客人實在多,陶氏早囑咐幾個兒子早去早回,所以吃過午飯不顧包家人的一再挽留,一家人趕著馬車匆匆回家了。
馬車上,包氏語重心長,跟果兒細細解釋她一直跟孃家人明算賬、拿分成的事,果兒聽了一會兒也就釋然。
或許是自己想的有些簡單了,這樣的做法才是最合適的,於是衝包氏一笑,表示她無所謂都聽包氏的,母女兩個達成默契。
冬日晝短夜長,等他們回到上姚村時天已經開始黑下來,外面寒風呼嘯,吹得人們早早就上了熱炕頭。
主院西屋,姚鐵柱夫妻兩個躺在暖烘烘的被窩裡,聽著屋外呼呼的風聲怎麼也睡不著,想起白日在何氏孃家的事,兩人不免暗歎。
何氏悠悠嘆了口氣:「當家的,你說這回是不是把大嫂徹底得罪了?」
姚鐵柱:「......也不算得罪吧,咱們不是答應下來,年後讓他們幫咱家養鴨子的事?」
何氏:「養鴨子的事簡單,且我大哥大嫂都不是偷懶耍滑的人,他二叔跟果兒都說了,年後還要找幾戶人家替咱們養鴨子,我大哥那裡咱們應也就應了,只要他們鴨子養的好,以後的日子就會過好,咱們也少操一份心了。」
姚家的烤鴨生意越來越火,鴨子便供不應求了,目前只他們自家養的鴨子當然不行,所幸當初早早讓劉氏的孃家加入進來也養起鴨子,這樣才減輕了鴨子的貨源問題。
不過看目前這個樣子還得進一步擴大貨源,所以今天何舅媽一說想要讓何大舅也到姚家作坊來做工的事,姚鐵柱跟何氏先是一愣,繼而就想到了不如讓他們也來養鴨子的事情。
兩家住的村子離得遠,何大舅每天過來到作坊上工肯定不現實,若是直接住在這邊的話,家裡頭老婆孩子就照顧不上了。.c
所以還是跟劉氏的孃家一樣在自己家裡養鴨子再合適不過,只要鴨子養好了,收入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一兩年下來就能翻身。
只不過何家廟村周圍離河遠,養鴨子的話不如他們上姚村和劉氏孃家的村子具有天然的優勢,但是隻要勤快一些,自己動手弄鴨食來餵養也不是難事,比起只靠莊稼吃飯要好上好多呢。
何氏跟大哥大嫂一五一十商量起來,何舅媽有些不太高興,她還是想叫何大舅到作坊幹活拿現錢,若是能直接到城裡的烤鴨鋪去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說不定還能學到手藝呢。
所以說了半晌,何舅媽還是有些不太情願地說道:
「養鴨子好是好,可是我們這裡周圍沒有河灘,種地都是靠天吃飯,不像你們村靠著大片河灘,養鴨子方便得很,鴨食都省下來了。
我們家要是養鴨子的話,就只能自己弄鴨食,那得添進去多少糧食、麥麩才夠鴨子吃的,你要我們養鴨子,真的不划算!」
何大舅卻想的跟她不一樣:「怎麼就不划算,鴨子能吃多少糧食?我覺著養鴨
子挺好,而且在咱自己家裡不用往外頭跑,也不耽擱種莊稼。」
何舅媽還是不願意,瞪了一眼何大舅接著道:
「小姑,你家日子現在過得紅火,你可要多幫襯幫襯我們呀,眼下誰不知道給你家幹活掙錢多?我都打聽過了,你們村子的人在你家作坊裡幹了一年,到年底一個個腰包都鼓起來了,家裡娶媳婦、嫁女兒的啥錢都有了。
有句話說得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小姑,我們可是你的孃家人,你的親大哥親大嫂,你大哥是個啥人你還不清楚,最是老實能幹的,把你大哥招進作坊你有啥不放心的?」
何舅媽本就說話爽利,且從不顧忌想說什麼說什麼,一席話竟說得何氏姚鐵柱跟何氏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反駁。
半晌何氏說道:「哪有那麼誇張?鄉親們在作坊裡是掙了一些錢,也就是比以前日子好過了一點而已。」
好在何大舅是個拎得清的,聽了妹妹跟妹夫的話心思已經動了起來,當即張口呵斥了媳婦,還跟他們說養鴨子就很好,他願意幹這個活,開春就養鴨子。
何舅媽見丈夫在這件事上態度堅定,這才不再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