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二柱無奈,只能先回去。
到家後兄弟幾個一合計,眼下一時沒法查清楚到底是誰在跟他們作對,還是買鴨子的事要緊,於是第二天多派人手出去,到附近各個村裡去買農家散養的鴨子,不光是雛鴨,長成的鴨子,或是準備孵的鴨蛋也一併買回來。
另一面,姚二柱開始打聽到底是誰劫了他們的鴨子,其實這個時候他心裡已經有了猜測,畢竟這段時間他們跟誰家有過過結心裡自然清楚。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他們就打聽出來,原來買走所有雛鴨的正是王家派出去的人。王家人做這件事並不怕他們知道,所以事情很容易就能打聽清楚。
此刻的王家大宅裡,王老爺正跟管家說著話。
王管家弓著身子畢恭畢敬站在旁邊道:
「老爺,鴨子都弄回來了,總共下來快上千只了,這麼多鴨子一個莊子裡養不下,奴才叫人分散到其他幾個莊子上去了。」
王老爺滿意地點頭道:「幹得好,姚家現在什麼情況?」
王管家陰笑道:「姚家這會兒自然就像那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派出人手四處買鴨子呢。可就算他們跑斷腿,也買不回多少,咱們下手快,不光買了姚家定好的那兩戶,就連附近村子裡,凡是賣雛鴨的都叫咱們的人買回來了,他們今年想買雛鴨,不如自己孵去,呵呵呵。」
王老爺對這個結果很滿意,陰惻惻笑道:「想自己孵出來,也得有這個本事。我倒要看看,沒買到鴨子,今年他們怎麼把生意做下去,跟老爺我鬥,哼,他們還不配!」
王管家:「誰說不是呢?不過泥腿子出身,吃了幾天飽飯真以為自己是人上人了,既然給臉不要臉,咱就小小的教訓一下。只是,咱們買了那麼多鴨子,真要全部養起來?鴨子吃得多,沒幾個月就能長大了,到時候再找買主賣出去可不太容易。」
總不能養大後直接賣給姚家,那不是腦子進水了嗎?
王老爺心裡早有主意,不在意地擺擺手道:「養那麼多幹什麼用,咱家又不做烤鴨生意,也沒這方面的銷路,留下兩百隻養著以後慢慢吃,剩下的都弄死埋了。」
剛孵出不久的小雛鴨也就幾文錢一隻,所以他們這段時間買鴨子花的錢並沒有花去多少,反而是僱人幹這事花出去的錢,總共加起來可比買鴨子多得多。
這點錢對於財大氣粗的王家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麼,花了也就花了,可對於姚家的生意,卻相當於滅頂之災。
這正是王老爺的目的,他就是要叫姚家的烤鴨生意做不下去。當初姚家剛冒出頭來,他並不以為意,還想著拉攏一下鄰里關係,所以姚家建新宅時特意叫管家送去了厚禮。
後來姚家一步步崛起,聽聞外面的傳言,便知道姚家起家皆是因為姚家三房那個叫果兒的小孫女。起初他不太相信,後來特意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傳言非虛,深思熟慮過後這才叫人上門去提親。
結親這種事他們可是誠意十足,定的是他嫡出的三子,誰知姚家竟然不答應,這可把他氣得要命。
這麼多年來,在這一帶還沒人敢如此不給他王家面子,本想著私下裡做點小動作把這門親事做實了,到時候既打了姚家人的臉,也能得償所願,沒想到那小丫頭卻是個性子暴烈的,沒上套不說,還把他的兒子氣得直跳腳。
要不是前段時間家裡長子謀官差的事出了差錯,他忙著上下補救,早就使出手段報復回去了,現在長子那事完全沒了希望,心裡憋的氣沒處發洩,乾脆就拿姚家出氣。
瞧瞧,不過略施小計,姚家立刻招架不住了,對於根基深厚的王家來說,不過損失一筆小錢罷了,九牛一毛而已。
另一頭姚家派出去的人尋遍了附近十里八鄉,幾日下來不過買回來上百隻鴨子,其中只有一小半是雛鴨。
城裡的姚三柱、姚四柱知道後也著急地不行,沒買到雛鴨他們家今年的生意可怎麼辦,估計過不了多久就得關門了。眼下,只能派人到更遠的地方去找,看能不能找到會孵鴨子的農戶。
就在姚家兵荒馬亂時,李成帶著十幾個手下過來取第二批戎裝了。
忙碌了一個多月,姚家作坊已經把所有的戎裝都做好了,就等著他們來取。
再次見到姚二柱,不等他跪地拜見,李成很熟稔地上前抓住他的胳膊道:
「姚二爺不必如此,咱們也算是熟人了,我就是來取剩下的戎裝。」
姚二柱忙道:「是,是,草民已經叫人把戎裝都收拾好了,李大人儘可查驗。」
李成邊走邊看了一眼姚二柱道:「怎麼看姚二爺一副發愁的樣子,出了什麼事?」
姚二柱一怔,沒想到會被人家看出來,忙打著哈哈說沒什麼事。
李成自然不信,更親熱地套近乎,姚二柱見他問得誠懇,這才嘆了口氣,把買不到雛鴨的事大略說了一遍。他沒提王家,只說今年養鴨子的人少了,沒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