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看著小姑娘哭喪的小臉,嘴角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我的人會在暗中保護姑娘的,不要害怕。」
果兒:「......」
沈默心裡的歉疚更甚。沒辦法,他只能找一個跟他們貌似沒有任何關係和來往的人前去,想起上次在水雲閣的事,果兒的身影便闖入他腦中。
上元夜那晚,滿大街都是看熱鬧的大姑娘小媳婦,而這些人是最不會被注意到的。
他很抱歉自己不能跟小姑娘解釋太多,時間退回幾個月前的話,連他自己都無法想到,有一日自己會捲入這場風波,如今深陷其中,不能退出就只能往前闖了,但願諸事順利。
沈默思緒翻湧片刻,從懷裡又掏出一樣東西,似是精巧的簪子:「你把這個插在頭上,那人看見自然明白。」
說罷,沈默上前一步給果兒插在了頭上,他的手離開的時候,果兒聽見輕微的叮噹聲。
沈默後退一步再次端詳果兒,微光搖曳下,兩個人靜默站著都不再說話,地面上兩道清晰的身影一個高大健碩,一個嬌小玲瓏。
沈默離開後,果兒對著油燈呆坐了一會兒,方從頭上拿下那個簪子,湊近燈火細看,竟是一個小巧的銀簪子,上面墜著兩個小小的銀鈴鐺,整個簪子造型簡單質樸,卻包裹著一層瑩潤的光澤。
放下簪子,掏出那枚小蠟丸放在手心裡又看了一陣,似乎想要透過表皮看到裡面究竟裹著什麼要命的東西,可惜她什麼也看不到。
腦子裡一遍遍回憶著剛才沈默說過的話,害怕把哪一個細節給忘了,思慮半天,認命地把蠟丸重新放好,簪子則收進桌上的梳妝匣裡,上床休息了。
轉眼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也就是後世的元宵節,自古至今,人們只有在熱熱鬧鬧過完了元宵節,這個年才算是真正收尾了,所以這是個很重要的節日。
鋪子早早就關門了,曉紅跟秋兒兩個也回家過團圓年去了。
當初說好了,今天家裡的人都會進城,晚上一塊兒出去看燈會,所以一大早包氏就帶著五林出門,去阮記買回來幾大包的元宵,準備等大家都來了晚上一塊兒煮著吃。
要說萊陽城裡最好吃的元宵,一個是王記的點心鋪,另一個就是阮記的點心鋪,可惜王記點心鋪離他們這條街太
遠,所以只能買阮記這一家了。
包氏去買元宵前,果兒特意問她都有什麼餡兒的,這個包氏早幾天就打聽清楚了,說是芝麻的、果仁的、青絲玫瑰的、冬瓜長絲的好幾種味道呢。
果兒在後世只喜歡吃湯圓,對元宵並不感興趣,就跟包氏說多買些黑芝麻餡兒的,當湯圓吃。
閨女的話包氏自然謹記,回來時買了好幾種餡料的元宵,其中黑芝麻餡兒的最多。
包氏把元宵剛買回來,就聽見門口傳來馬車停下的聲音,接著就聽見有小孩子噠噠噠的腳步聲從外面傳來。
「是我大伯他們來了。」
五林說著就衝出去迎接,片刻又跑了進來,屁股後邊跟著四林和六林。
包氏跟果兒趕緊應出去,只見門口站著何氏、劉氏、大林、二林等一大幫子人。姚鐵柱跟姚二柱兄弟倆一人趕了一輛馬車,正從車上往下拿東西。
看這陣仗家裡除了老兩口沒來,大房、二房,包括麥穗母女兩個都過來了。
手忙腳亂一番,總算把大家都讓進了屋子裡。何氏見包氏跟果兒又是端茶又是上點心的招呼她們,忙攔住說道:
「弟妹別忙了,都是自家人不用這麼客氣,再說我們以前也來過,你放下歇著,果兒也歇著。」
包氏跟果兒還是給大家倒完了茶才坐下。
姚鐵柱跟姚二柱在屋子裡略停了片刻就起身,說要帶著幾個兒子去烤鴨鋪那邊看看。
他們這一大幫子人一進城,先來的東柳街這邊,路上就商量好把媳婦跟女兒都送到這邊來,然後他們帶著兒子們去烤鴨鋪,老三跟老四都在那裡,幾個兄弟說話也自在。
而且烤鴨鋪那邊的院子大,空屋子也多,等晚上逛完了燈會家裡的男人都到那邊去睡,女人們都過來包氏這裡,這樣兩邊都方便住下了。
兩兄弟帶著兒子們往門外走,五林一激動,也爬上馬車跟著堂兄堂弟一塊兒過去了。
送走了大半人,包氏笑道:「難得咱家人來的這麼齊整,你們瞧,我把元宵都已經買回來了,想著你們要是來不了,還得給你們捎回去呢。這下好了,今晚咱們一塊兒煮元宵吃,吃完了出門看燈會。」
何氏幾個也笑道:「那感情好,弟妹,這會兒咱們閒著也是閒著,鋪子裡有啥活你儘管說,咱們一塊兒幹。」
包氏嗔道:「大嫂這說的啥話,好不容易你們來一回,我還要把活留給你們幹不成?什麼活也不用幹,鋪子今天我就不打算開張,咱們都歇著好好說說話。」
Z.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