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果兒正打算如何跟姚二柱說起這件事,結果姚二柱先說了起來,原來進城後,姚二柱先帶著家裡的長工去烤鴨鋪那邊送貨,姚三柱一見到他便迫不及待地跟他說了這件事。
弄清了事情原委,又見老四一臉愧疚的樣子,姚二柱也沒有多說什麼,只讓老四管好自己的女人,不要再鬧出什麼風波來。
他一個大伯子不好說弟媳婦的不是,不過這件事也不能姑息,最好還是跟老兩口說說,看長輩怎麼辦吧。
果兒也覺得二伯說得有理,便不把這事放在心上了。
回到家後,姚二柱便把白巧兒這件事告訴了老兩口。
陶氏一聽立馬火冒三丈,雙手拍著炕桌罵道:「這個小賤蹄子,剛進門就敢興風作浪,不要臉的東西!當初我就覺得她不是個好東西,那好人家的閨女能上趕著找男人說,非啥不嫁的話?沒羞沒臊的。
果然,這才多長時間就鬧么蛾子了,這是想給咱老姚家當家做主了不成?老二,你明兒就去一趟城裡,把她給我叫回來,哼!老婆子倒要看看,她哪來的臉當咱們老姚家的主?」
姚二柱勸道:「娘別生氣,其實老四已經管了,狠狠訓了他媳婦兒一頓,想來老四媳婦以後也不敢了,兒子跟你們說一聲,就是叫您二老知道這個事罷了。」
陶氏:「那不行!不能慣她的毛病,再說,就老四那蔫吧性子能訓出個什麼勁兒?別到頭來反叫這個小賤蹄子給訓了。老二,你還是把人給我叫回來,
哼!也是我這個婆婆好說話,新媳婦進門沒幾天,規矩都沒給立過就把人放出去了,結果人家倒好,不曉得好好伺候自個兒男人,倒打起鋪子的主意來,胃口可真大,還真把自個兒當根蔥了。」
姚老爹一直默默聽著陶氏破口大罵,等她嗎夠了,才咳嗽一聲對姚二柱說道:
「你娘說得對,老四媳婦這事雖然老四管了,可還是得叫她長個記性才行,你們不是也常跟我說,咱家現在家大業大,該有的規矩就要有,做錯了事就要受罰,叫老四媳婦回來一段日子,在家裡伺候你娘,打掃屋子,好好儘儘做兒媳的本分也好。」
陶氏見老伴兒也贊同自己的意見,越發得意地說道:「對,就這麼辦,咱們家裡的人,誰做錯了事都應該受罰。」
姚二柱見二老意見達成統一,便說道:
「好吧,也不急明天就去,過兩天送貨的時候我跟老四說一聲,叫老四媳婦回來住一段時間。至於老四那裡爹孃也不用操心沒人照顧,在城裡找一個做飯洗衣的廚娘很方便。」
陶氏一聽更加放心了,心想老四媳婦不是一心想住進新宅麼?哼,想得美,等回來後白天早早過來伺候自己,做家務,晚上等給她提了尿盆兒再滾回老宅去睡。
要說老兩口也很有意思,新宅的屋子裡都建有果兒設計的浴室,可是老兩口多年來的生活習性,實在不慣坐著上廁所,所以他們還是白天去院子裡的廁所,晚上提尿盆兒回來。而他們屋裡的馬桶至今還乾淨得一次都沒用過。
幾日以後,白巧兒不情不願地被家裡送貨的馬車接回了家。
果兒回來後開始早出晚歸往老宅跑,她要盯著作坊裡的婦人們做羽絨服和羽絨被。
做羽絨這一組的人是她在何氏跟麥穗幾人的幫助下,精心挑選出來的,特意準備了一間單獨的屋子,還給每個人發了幾隻口罩戴上,為的就是做羽絨的時候保證衛生和質量。
半個月後,新做出的羽絨被服便送到錦繡坊。
穆大娘在新產品宣傳方面的確有一手,短短半個月時間,羽絨服和羽絨被已經得到萊陽城大部分富貴人家的認可,有的人家上次沒有買到,專門提前交了定金,只等著一有貨就上門來買。
所以等這批羽絨一送到,很快就被搶購一空。穆大娘慶幸自己特意留下一小部分沒有賣,讓人給府城東家帶過去,只等東家發話就會送更多的貨去府城的鋪子裡賣。
如此一來,姚家作坊裡的生產速度更要加大了。
果兒索性停了作坊裡大部分的活計,把人員都集中起來做羽絨,再一車車送過去,一時間,錦繡坊的羽絨服和羽絨被成了萊陽城裡今年冬季最紅火的商品,如今哪家大戶沒有一兩件羽絨都說不過去。
城裡其他繡樓的人見錦繡坊的羽絨賣的如此火爆,自然不甘落後,遣人專程從錦繡坊裡買回來一兩套,拆開了仔細研究,等自以為悟出了真經,市面上便開始有了仿品。
但是羽絨這東西可不比之前的書包、衣裳樣式那麼好抄襲,有的繡樓自作聰明,用兔毛替代鴨絨做被子。
還有的繡樓為了賣的更貴,選用了最高檔的錦緞做外面那層罩衣,結果賣出去沒幾日,便被人氣勢洶洶找上門去,裡面的鴨絨全都鑽出來了。這幾家繡樓最後落個失去信譽,賠錢瞭解的下場。
據說有位千金小姐穿著從別家繡樓買回去的羽絨服,出去跟小姐妹聚會,結果到了地方脫去斗篷,就看見那位小姐衣裳上沾滿了鑽出來的鴨毛。對,是裁碎了的鴨毛,上好的鴨絨哪裡是那麼容易就收集上來的?
那位小姐驚得不知所措,乾脆把外面的罩衣脫下來想看看究竟,只見身上那件羽絨服昂貴的錦緞面上,密密麻麻沾滿了碎鴨毛。
這件事情被聚會的小姐們當笑料傳了出去,滿城的大戶人家更是認定了以後要買羽絨或是別的繡品,就只認錦繡坊。..
這件事情還是沈瑩瑩在跟果兒通訊的時候,在信中提到的。
沈瑩瑩自從果兒說起羽絨服的事便上了心,所以她是第一批去錦繡坊購買的顧客,後來有去給她添妝的小姐妹,她便會不遺餘力跟小姐妹們宣傳羽絨服的好處。
今年的第一場雪下的有些遲了,但還是像往年一樣如鵝毛般鋪天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