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上次在聚香樓聽張掌櫃說的,他們酒樓想要找一戶信得過的養鴨大戶,簽訂長期合同,提供鴨肉和鴨蛋這些東西,我跟他說了,不急的話我們家開春就可以養鴨,張掌櫃很感興趣呢。
他說了,只要是咱們家提供的鴨肉跟鴨蛋,有多少他們酒樓收多少。”
“真的?”
一聽是張掌櫃那邊的主意姚老爹立刻來了精神,聽孫女嘰嘰喳喳半天了,就這句話最靠譜,這樣一來他們家可不是又多了一項掙錢的營生,還有什麼比靠勞動賺錢更叫人踏實的?
“既然張大掌櫃的說了,那咱們就養,果兒說蓋新宅子咱們也蓋,那啥,咱們好好合計合計,這裡頭該提前準備的事兒多著呢。”
姚老爹終於下了決心,他坐直了身子把手裡的菸袋鍋子收起來,鄭重其事跟兒子兒媳們商量起來。
蓋房子的事情,下晌就去找村長談買宅地的事,趁著離春耕還有一段時間,買了地就可以張羅起新院子,只要抓緊時間動工,趕在春耕前新院子就能大體落成。
後面的事情就不著急了,門窗、傢俱這些都是提前找人預定,到時候拉回來一點點弄好,快的話趕端午節前就可以搬進去住了。
還有養鴨子的事,既然決定了在老宅養鴨,那就要砌鴨舍,等砌好了鴨舍就可以買小鴨回來養起來。
打定主意後,第二日姚老爹就帶著老大,兩個人提著特意準備的十斤豬肉、一罈子好酒,再加上兩包點心去了村長姚福田家。
姚福田的家離他們家不遠,是村裡為數不多蓋著青磚大瓦房的人家,大門口還用青磚砌上了門樓,厚實的黑漆大門上方,一塊青色大石板上刻著“耕讀傳家”四個大字。
雖然村裡沒幾個人認識這幾個字,可是不妨礙人們在路過這裡時對這家人肅然起敬。
開門的是姚福田的媳婦兒白氏,見是姚老爹父子,忙熱情地把兩人往裡面迎。
一進大門迎面就是一個照壁,照壁前栽著一圈兒綠竹,繞過照壁,另一面地上堆砌著幾塊裝飾用的大方石,旁邊還栽種著低矮的花草,這個時節花草還未發芽,所以看不出是什麼植物。
姚福田家的房子格局也是正中三間上房,東西各幾間廂房,不同的是全部用上了青磚砌牆,屋頂鋪滿黑色的瓦片。
院子裡不似普通的村戶那般蓋著雞窩豬圈,而是繞著屋子種滿了樹木花草,一看就是家底豐厚的殷實人家。
大爺爺姚誠義和姚福田父子倆都在家,見姚老爹竟然提著重禮上門不免吃驚,姚福田還以為是來打聽那天他說的給姚四柱說親那件事,可是坐下後聽姚老爹說要買新宅地,而且一次性打算買三、四畝的宅基地,不由更吃驚了。
“老三,怎麼你們是要分家還是咋地,這是要把幾個兒子都分出去?”姚誠義開口問道。
他心裡猜想老三家這是要給幾個兒子一家要一個院子的做派,到底是發家了,這麼快就開始做長遠打算。
要知道一座普通農家的院子,最多也就一畝上下的面積,除了蓋房子的地方,前院後院還要留出大片空地,前院養雞養豬搭棚子,後院則拾掇出來當菜地用,種菜種瓜自給自足,在鄉下幾乎家家戶戶的格局都是如此。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