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思半天,姚老爹還是婉言謝絕了。
何舅媽一臉的失望,覺得這家人沒遠見,心裡暗暗決定回家後一定要說服丈夫,送栓子去當學徒,這樣的機會可是很少有的。
何大舅也是因為心裡沒底,才想著多一門親戚一塊兒壯壯膽,既然人家不肯答應,他也不會多說什麼。
兩口子稍坐了一會兒準備回家去,眾人自然挽留讓吃過飯再走,何舅媽連說家裡事情多耽擱不起,早點回去也能趕上給老人孩子做飯,眾人這才作罷。
親戚帶著禮上門,按鄉下的規矩是要回禮的,以往回禮的事都是陶氏做主,無非就是自家蒸的幾個饃饃。
陶氏到廚房拿東西,果兒對回禮的事有些印象,就想看看陶氏準備拿什麼東西回禮,便跟著去了廚房。
陶氏其實對何舅媽這個人一直都不咋待見,總覺得這女人太精明,又是個當後孃的,人前總是自賣自誇對栓子有多好,這樣的女人陶氏八個眼都看不上。
隨手從何家送來的幾個蒸饃裡拿出兩個放回何家的籃子裡,見果兒進來,陶氏把籃子往案板上一擱,對果兒道:
“把這籃子拿出去。”
說完自己先回了上屋。
果兒見陶氏就給回了兩個饃,還是何家自己帶過來的,就覺得太寒磣。抬頭看見櫥櫃上還有一小塊剩下的豬肉,腦子一熱拿過來放進籃子裡,拎著籃子出來直接遞到姚老爹手裡:
“爺,這是我奶讓給大舅帶回去的。”
陶氏一眼看見籃子裡的豬肉,當著親戚的面想攔也來不及了,只能撐著笑臉道:“那啥,家裡也就這點豬肉稀罕點,帶回去給孩子們解解饞。”
姚老爹見老伴竟捨得拿豬肉當回禮也覺得很有面子,在一旁樂呵呵讓何大舅他們收下。
豬肉在莊戶人家可是很貴重的東西了,何大舅兩人慌得連忙擺手,最後推辭不過還是很感激地收下了。
“大哥大嫂,這事你們回去再琢磨琢磨,還是打聽清楚了再作主張。”
何氏一路把兩人送出去不忘叮囑,何大舅兩口子點頭讓妹妹放心。
上屋裡陶氏已經開始衝著果兒撲哧撲哧運氣了。
果兒一見不好,這才後知後覺自己做了錯事,眼珠一轉忙機靈地說道:“奶,上回我做的豬蹄跟豬耳朵好吃不?下晌我想跟大林哥出去給咱家再買些回來做了吃,好不好?”
陶氏眼珠一轉:“要買就多買一些,家裡這麼多張嘴呢。”
果兒連忙答應,轉身出去找大林幫忙了。
過了幾日,何大舅捎來了口信,說栓子去當學徒的事情定了,何氏聽了當即皺起眉頭,心裡既擔心外甥,埋怨哥哥太老實凡事不替兒子多想想,又有些對嫂子不滿,到底不是親生的,說送出去就送出去了,唉!
秋風起,天氣漸漸轉涼,西廂房裡,姚家的四個小姑娘加上大丫、二丫兩姐妹每天聚在一起,繼續手裡的絹花製作手藝。
做絹花可是個精細活,皂兒幾個睜大眼睛看著果兒熟練地翻弄著手裡的東西,一會兒功夫,一朵精美的絹花便頗具雛形,看得她們連聲驚歎。
見識了果兒的心靈手巧,這幾日她們分工合作效率很高,果兒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承諾等這些絹花全部做完,會送給大家一人一朵拿去帶。
小姑娘們聽了都非常開心,但還是紛紛搖頭說不要,叫果兒都拿去賣錢。
果兒見她們這麼說,也就不勉強了,她就是看大家特別喜歡才做這個決定的,真的送給她們的話,這種價格昂貴的飾品還真不適合農村丫頭戴,就是收下也會壓箱底吧。
這次拿回來的碎布頭比上次多了不少,果兒從裡面挑出一些輕薄透亮的絹紗新增到材料裡面,其餘的料子她打算都用來做荷包。
荷包可比絹花簡單的多,只需要根據布料的顏色、大小設計好樣式再畫到布料上,然後交給大伯孃、二伯孃和包氏幾個來做。
現在家裡的活計漸漸少了,把她們拉進來也掙一些零花錢,她們肯定願意。
果然,跟包氏幾個人一提起,都異口同聲表示沒問題。何氏跟劉氏很客氣,連說不用算什麼工錢,就當是給小輩們幫忙。包氏則笑眯眯端著主人的架勢,勸兩個嫂子不用跟她們客氣,三房有了賺錢的好主意自然要先想著妯娌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