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郎一般都挑著一根長扁擔,兩頭分別掛著一個大大的裝滿了貨物的竹筐子,手裡拿著一個貨郎鼓,走到一個村子就高高揚起手裡的鼓“咚咚咚”搖起來,走到哪裡都吸引一大群愛熱鬧的孩子們。
一會兒鼓聲沒了,取代的是那貨郎脆亮的嗓門開始吆喝生意,中間夾雜著孩子們的嬉鬧和婦人的搭訕聲。
果兒想了想,放下手裡的針線出門去瞧熱鬧了。
出了自家院門,就見不遠處村子中間那棵粗壯的皂莢樹下,一堆人圍在那裡都在使勁往裡面伸著脖子。
果兒走過去就看見四林、五林還有六林,三個小子因為個矮擠不進去,急得在外圍直打轉轉。
果兒在邊上又等了一會兒,圍觀的大人漸漸散去,這才走上前仔細看著地上兩個大貨筐裡擺放的東西。
沒想到東西還真不少呢,小到針頭線腦、大到花布尺頭、油鹽醬醋,加上一個個敞開的布袋子裡面放著的麥芽糖、炒瓜子等小零食,林林總總加起來貨品還挺齊全。
這些走街串巷的貨郎到哪個村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鄉下人家一般日常需要買什麼用品,很多都可以從這些貨郎手裡買到,不用等到趕集的日子才能添置。
上姚村周圍這十里八村,只有人口最多的十七里鋪村有做買賣的即使,每逢十日碰上趕集的日子,周圍村子的人們都挑著自家準備好的農貨產品去集上賣,換回自家需要的用品。再想要更稀罕的東西,那邊要到縣城去採購了。
等買東西的大人都散的差不多了,這會兒圍著的大多是口袋裡沒錢的孩童,都是嘴饞湊熱鬧而已。姚果兒看見自家三個弟弟好不容易圍上來,幾雙眼睛直勾勾看著貨筐裡那些敞開的零食袋子直淌口水。
果兒看得有些心疼,可是她身上一文錢都沒有,沒法給他們買糖吃。
“有花樣子沒?”
一個突兀的嗓音從身後響起,果兒回身一看,是村裡老張家的二兒媳,她胳膊上挎著一個小籃子邊說話邊走過來。
“有有有,這位嫂子。”
年輕的貨郎說著麻利地從貨筐裡翻出了一個粗布手帕包裹著的東西,開啟遞到張二嫂子面前給她看,果兒看清了裡面包著的是一疊四四方方巴掌大小的草紙,上面用黑色的粗線條畫著再簡單不過的花樣子。
張二嫂子放下籃子接過那疊草紙一一挑選起來。
“果兒,好一陣子不見你出門了,好點了沒?聽你娘說你摔得可不輕呢。”
張二嫂子看見一旁站著的果兒,眼睛不離手裡的花樣子隨口問了一句,手上的動作並沒停下。
“嗯,好多了二嫂子。”
果兒知道張二嫂子不過是隨口打個招呼,也就含糊地一說不再多話。
“什麼?這麼簡單的花樣子你賣三文錢一張?你莫不是哄我不懂花樣子的好壞?就你手裡這樣的,我在縣城三文錢能買兩張呢。”
貨郎剛說完價錢,張二嫂子尖利的嗓音再次響起。
貨郎不緊不慢笑著說道:“好我的大嫂子,我哪敢哄您呢?我這三天兩頭往咱村做生意的,這十里八鄉誰不認得,我要敢跟嫂子您要高價,回頭您當家的還不得找我算賬?最低三文錢一張,真沒跟您多要。”
張二嫂子經常在貨郎手裡買東西,她心裡其實是知道價錢的,不過是想討價還價一番。
兩個人你來我往繼續侃價,一旁的果兒對這幾張粗糙的花樣子實在看不上眼,就這種水平的花樣子竟然還能賣?還有人掏錢買?
忽然一個想法從腦中蹦出來,姚果兒眼睛一亮。
等張二嫂子好不容易挑好了兩張花樣子,又彎腰從貨筐裡選了幾包線頭還有別的小物件,這才滿意地拿起地上的籃子遞給貨郎。
“跟以前一樣,拿雞蛋換。”說著張二嫂子把籃子上面蓋著的籠布掀開,露出裡面的半筐雞蛋。
“好嘞,雞蛋跟以前一樣的價,兩個一文錢。”貨郎接過雞蛋一個個仔細地拿出來放進貨筐裡。
原來還可以用貨物交換,可惜姚果兒家的雞蛋陶氏從來不賣給貨郎,而是攢起來,等幾個兒子去縣城的時候順便捎到城裡去賣,因為在貨郎這裡雞蛋是一文錢兩個,而拿到縣城去賣的話,可是能賣到一文錢一個呢。貨郎賺的就是這中間的差價。
又有幾個婦人上前挑選自己需要的貨物。
“貨郎大哥,你收不收花樣子?嗯,比你這些花樣子更好的,收的話是什麼價?”
果兒趁貨郎剛忙完一單生意趕緊問道。
貨郎這才轉頭仔細看了一眼面前這個說話伶俐的小姑娘,笑著說道:“真要比我這些畫的好,那肯定收,價錢嘛,要看畫的怎麼樣,不好我可是不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