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不可!”還是有好幾個臺吉貝勒不想投降,當即大聲阻止。
“我科爾沁部仍有勇士兩萬餘,仍可與明軍一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是啊王爺,就算是死我們也要與外面的明軍拼個兩敗俱傷,為留在各旗老營的婦孺爭一條活路,不然明狗肯定會尋上門,滅掉整個科爾沁!”
但是這幾個主戰派很快就遭到了其他投降派的圍攻。
“胡說,我們要是都戰死了,老營的婦孺還有活路嗎?”
“留在老營的婦孺沒有男人保護,早晚會淪為羅剎人的奴隸。”
“眼下只有忍辱負重,保全性命,畢竟明朝人還是講信譽的,當年朵顏三衛在明朝的地位也是不低,兀良哈人可以,我們科爾沁人也一樣可以的。”
這些臺吉貝勒說的蒙古話,王夫之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但是王夫之仍可以從他們的表情還有語氣大致做出判斷,不出意外的話,科爾沁蒙古應該要投降了,投降派已經佔據了上風。
……
事實上,投降派確實佔據了上風,主戰的幾個臺吉貝勒很快被綁了起來。
額森也讓侍從把自己反綁了起來,然後跟著王夫之來到營外覲見朱慈炯,見到朱慈炯之後立刻跪在地上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
三跪九叩大禮是黃臺吉弄出來的。
明代之前,都沒有三跪九叩這一說。
行完大禮,額森又將自己的寶刀獻上。
朱慈炯接過寶刀,澹澹的說道:“額森,上天有好生之德,孤也不想濫殺無辜,你們能夠放下刀兵歸附大明,孤十分欣慰。”
其實吧,如果按朱慈炯的本心,是真想把科爾沁人全砍了。
之前的幾十年間,建奴五次進關搶劫人口財貨,科爾沁人作為建奴的鐵桿盟友,在大明境內沒少作惡,所以朱慈炯是真想讓他們血債血償。
但是朱慈炯也牢記著父皇教誨:種族紛爭說白了其實就是生存權之爭,本質上沒有對錯之分,單純靠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可取的對策其實是同化。
何謂同化?就是讓其他的族裔說漢話,讀漢文,習寫漢字。
還有一點,朱慈炯也是牢記著,人口是大明最寶貴的資源。
所以朱慈炯按捺住了殺戮慾望,願意給科爾沁人活命機會,這樣一來也能反過來給大明增加數萬人口。
額森忙道:“此皆仰賴定王恩德。”
朱慈炯擺了擺手,又道:“額森,如果孤沒有猜錯的話,你們科爾沁部十旗這次應該是壯丁盡出了吧?那麼留在各旗老營的恐怕只有婦孺以及老人。”
“是的。”額森闇然說道,“定王慈悲,請給我們科爾沁人一條活路?”
“孤很願意給你們科爾沁人一條活路。”朱慈炯點點頭道,“問題是,你們科爾沁人也得拿出足夠的誠意才行。”
“還請定王指一條明路。”
額森表現得儘量的卑微,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啊。
“效忠大明,成為我大明的藩屬部落!”朱慈炯緊盯著額森的眼睛,肅然說道,“就像明初時的朵顏三衛。”
“自當效勞。”額森滿口應下。
不答應不行,不答應整個部落立時就有覆滅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