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的二十多門紅夷大炮率先發起炮擊。
然而並沒卵用,幾乎看不見有明軍倒地。
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計算,明軍步兵的散兵線寬度超過兩千步,取最小值3200米,建奴紅夷大炮的口徑取最大值為4寸,也即0.128米。
所以被單發炮彈覆蓋的機率是萬分之四。
30門紅夷大炮同時發炮,覆蓋機率為百分之一點二。
這麼小的機率要是也能中彈,除了怪自己運氣好還能說什麼?
總之,兩支軍隊之間的戰鬥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機率學卻是嚴肅客觀的,不會受到現實因素影響。
這點可以從崇禎的望遠鏡視野得到證實。
只見視野之中,建奴的炮彈在曠野上犁出一道又一道的溝槽,然而拉開稀疏散兵線的明軍步兵卻安然無恙。
當然,只是暫時的無恙。
隨著時間推移,隨著雙方距離的接近,
從機率學上講,明軍中彈的可能性就會逐漸的遞增。
終於,遠遠的傳過來一聲淒厲的慘叫,只見一個明軍被跳彈擊中右腳,一隻右腳自腳踝以下部位頃刻間被擊得粉碎。
失去右腳的明軍慘叫著倒地。
醫護兵便趕緊抬著擔架上前救人。
進入五百步後,建奴的佛郎機炮、虎蹲炮相繼發炮。
這下建奴的火炮數量增加到百門,且雙方距離更近,明軍步兵中彈的機率便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於是陸續有明軍中彈倒地。
有被擊中頭部或者軀幹,當場犧牲的。
有被擊中胳膊或者雙腿,負傷倒地的。
不過總的來說,明軍的傷亡還是很小的。
而且明軍已經開始衝刺,準備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越過這一片死亡地帶。
只要衝到銃臺的護坡前,明軍步兵就可以藉助護坡來躲避建奴的炮擊,就可以趴在護坡上與銃臺內的建奴展開對射。
以雙方計程車氣及戰鬥力,建奴堅持不了太長的時間。
對於這一判斷,崇禎還是極為自信的,八旗漢軍和綠營沒多少戰鬥力,至少相比八旗滿洲差很遠。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大大的出乎崇禎的預料。
快速衝刺了一千多步後,明軍步兵終於突入到了建奴銃臺外的護坡後,這時候建奴的所有火炮都成了擺設,甚至就連虎蹲炮也變成了瞎雞兒打。
因為建奴的虎蹲炮至今還沒有辦法測定引數標定諸元。
所以明軍步兵可以從容趴在護坡後面,與建奴展開對射。
唯一不利的是,明軍步兵必須得趴著,重新裝填子彈的時候有些不便,但是在射擊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不便。
於是,明軍和建奴就隔著一條五十步寬的壕溝展開對射。
雙方乒乒乓乓的打了幾個來回,崇禎和徐應偉他們期待的一幕卻並未出現,營地內的八旗漢軍和綠營絲毫沒有崩潰的跡象。
“怎麼會這樣?”這下可屬實有些出乎崇禎的意料之外。
八旗漢軍和綠營啥時候也變得這麼勇?真拿自己當主子?
看到營地內的八旗漢軍和綠營兵並沒有因為明軍的迫近就崩潰,徐應偉便果斷組織了六支突擊隊,向著外圍的六個銃臺發起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