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最終還是選擇了歸降。
因為經過幾個月的反覆交戰,李定國領教過明軍武器裝備以及戰法戰術的先進,若不是仗著地形優勢再加上連續的雨天,大西軍早被明軍擊滅多時。
李定國可以不在乎清名譭譽,卻不忍心十幾萬大西軍將士枉死。
天下大勢已經是明擺著的了,大西軍再頑抗下去已經毫無意義。
“好吧,我們歸降。”李定國喟然說道,“希望崇禎能言有而信。”
“放心,聖上說話從來算數。”頓了頓,徐應偉又道,“相信我,你不會後悔的,將來有一天你會發現今天的選擇是對的。”
“但願如此。”李定國一旦做出了決定,便不再多想。
當即便著親兵將副將馮雙禮也找了過來,然後對他說:“馮將軍,如今之局勢,再打下去已經毫無意義,除了令大西將士枉送性命之外再無好處,而崇禎也已經做出承諾,我軍歸降之後擇其精壯者選為四川鎮兵,老弱者則就地編戶為民。”
徐應偉緊接著說道:“一句話,對大西軍將士絕無濫殺。”
馮雙禮手按著刀柄,打量著徐應偉問道:“尊駕是何人?”
徐應偉上前一步說:“某坐不改姓,行不更名,姥東徐應偉是也。”
“你就是明軍第1師的師長徐應偉?”馮雙禮凜然說道,“我聽說過你,你在渾河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
“這沒什麼。”徐應偉道,“仗著火器犀利而已。”
李定國有些不耐煩的問道:“馮將軍,你怎麼說?”
馮雙禮說道:“你才是主將,末將身為副將自然是聽你的。”
“好。”李定國釋然說道,“那就令將士們出營接受整編吧。”
“是。”馮雙禮領了軍令,當即命令新津城內的大西軍開出城接受整編,同時派信差前往龍泉鎮,命龍泉鎮上的大西軍繳械投降。
李定國自己則是單人獨騎,跟著徐應偉前來成都覲見崇禎。
這要是擱崇禎十七年三月,剛剛穿越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李定國來投,崇禎能學曹操倒履相迎,現在嘛就還是算了。
現在,徐應偉、閻應元還有朱慈炯等人已經完全成長起來。
華夏、盧象同、王夫之、毛聚奎等人的表現雖不如徐應偉、閻應元驚豔,但是中上之姿還是有的,而且經過長期的戰陣磨鍊之後,早晚也會鍛煉出來,就跟大明開國時期的那一撥淮西武將,驚才絕豔的也就徐達、常遇春、藍玉等寥寥幾個人,剩下的也就中上之姿,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戰陣磨鍊卻都成了大將之才。
而且現在比明初更厲害的是,還有南監。
南京國子監每年都會有八千名軍官生畢業。
所以,當下之大明有或沒有李定國真沒什麼。
反倒是對於李定國來說,這次選擇意義重大。
因為李定國跟韓信一樣,是個軍事天賦滿分,政治天賦為負數的純武將,這種人攤上劉邦這樣的雄主才能一展抱負,攤上一個不合格的君主就是災難,一身本事能發揮出一兩分就已經不易,大展宏圖就別想。
崇禎覺得他就是劉邦那樣的雄主,這不是吹。
所以李定國拜倒階下時,崇禎並沒有去攙扶,任由他拜倒。
“李定國,你做出了一生之中最明智的選擇,幾十年之後,你會為今天的選擇而感到無比的慶幸。”崇禎俯視著跪地的李定國,傲然說道,“因為只有在大明,在朕的麾下,你才能一展胸中宏圖,若不然就註定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