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崇禎把天聊死的當口,兀把炭一溜小跑登上朝日壇稟報說:“聖上,陳官屯剛剛送來一封捷報,閻給諫率領步兵第7、第8旅於昨晚重建立奴,斬首六千餘級,摧毀並繳獲建奴紅夷大炮200門,燧發槍6000餘支。”
“哈哈,好,不愧是閻應元。”崇禎聞言大喜。
高起潛、盧九德兩人也趕緊帶著一眾小太監向崇禎道喜。
崇禎卻沒理會,更沒提賞錢這個茬,以前按宮裡的規矩,但凡遇到喜事,多少肯定要給太監宮女發點賞錢,崇禎卻是一毛不拔。
過沒多久,徐應偉、江天一也帶著一眾士子趕到朝日壇。
江天一道:“聖上,皕亨已經挫敗了洪承疇的攻勢,陳官屯大營安如磐石,我軍之糧道亦是穩如泰山,所以是否應該將南下增援的第2鎮調回?”
昨天晚上接到閻應元的急報之後,崇禎急令第2鎮馳援。
第2鎮所屬的步兵第7、第8旅、野炮兵第2旅以及山炮兵第2旅,都跟隨閻應元駐紮在陳官屯大營,所以南下增援的實際只有三個步兵旅萬餘人。
這其實也是一開始就設下的陷阱,故意不留重兵保護糧道。
等到洪承疇大軍嚮明軍糧道發起進攻之後,明軍再逐次增兵。
然後建奴也逐次增兵,直到最後,雙方圍繞糧道上演最終決戰。
說白了就是拿糧道當做誘餌,引誘洪承疇大軍主動進攻,如果有機會決戰就決戰,如果沒有機會決戰,就持續消耗建奴。
這就是崇禎所設計的珍珠鏈戰術。
那麼現在,陳官屯大營巋然不動,第2鎮另外3個步兵旅的南下就顯得有些多餘。
因為糧道上增加了這3個步兵旅,每個據點的兵力都大大加強,搞不好洪承疇就有可能放棄襲擾明軍糧道的打算。
那就真的打成了僵持。
這不是崇禎想看到的。
想到這裡,崇禎當即點頭同意調回第2鎮。
徐應偉又問道:“聖上,北京城牆甚為堅固,沒有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持續轟擊,只怕是很難轟塌城牆的,是否可以趁此間隙令將士們挖掘出一條封鎖溝,將整個北京城團團包圍起來?這樣一來即可以阻斷內外交通,也可以杜絕城中的建奴逃走!”
崇禎沉吟片刻之後點頭道:“可以挖封鎖溝,但只能從朝陽門往南北兩個方向挖,而且挖的速度不能太快,只需要給建奴造成壓力即可。”
“圍三闕一麼?”江天一道,“聖上想要迫使建奴棄城?”
“非也,聖上是想迫使建奴儘早與我軍決戰。”徐應偉搖頭說道。
“有貞說得對。”崇禎點頭道,“主要還是為了施加壓力,迫使建奴儘早與我決戰,建奴越早與我決戰,此戰的代價就越小。”
“要不然,人吃馬嚼的每天的開支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稍稍一頓,崇禎又道:“內務府雖說積攢下了不少家底,可真要在北京打上兩年,就足可以將內務府的家底掏空。”
內務府現在的資產大約是5億。
賬上的現金差不多是2000萬左右。
急用錢的話短時間之內可調集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