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文官武將看來,當大明屬國顯然更好。
畢竟之前他們已經當了近三百年的大明屬國,大明一直都沒有苛待朝鮮君臣,每次派使節去朝貢,大明皇帝給的賞賜比他們的貢品更多,壬辰倭亂的時候還出兵幫朝鮮,所以當大明的藩屬國真是有賺不賠。
反之,滿清就有些需索無度。
不光是要朝鮮每年繳納錢糧,甚至還要調兵。
所以,當大明藩屬顯然要比當滿清藩屬更好。
只不過這次,朝鮮君臣卻打錯了主意,大錯特錯。
朱慈炯向著南京方向遙遙的一揖應道:“聖躬安。”
李倧又向朱慈炯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然後跪坐起身。
朱慈炯這才黑著臉沉聲喝道:“有上諭,朝鮮王李倧,你可知罪?”
李倧和身後的文武百官趕緊又跪伏於地,惶然回應道:“李倧知罪,罪臣不該屈服於建奴淫威之下,做出有辱大明尊嚴、有失朝鮮國格的愚蠢行徑,惟望大明皇帝陛下看在我朝鮮國凡兩百七十餘年,始終侍奉大明以宗主國、從不敢有絲毫逾矩之份上,寬宥我朝鮮君臣一時糊塗所犯之錯誤,則我朝鮮君臣感激不盡。”
朱慈炯冷然道:“與建奴所籤之盟書何在?”
李倧招了招手,便有一個內侍將盟書呈上。
朱慈炯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建奴與朝鮮之間簽訂的盟書,分別以漢、滿以及朝鮮文書寫一遍,並且蓋有黃臺吉的寶璽以及李倧的印信。
朱慈炯看完盟書之後,又將之歸還給李倧。
李倧當即命領議政金瑬點火,將盟書焚燒掉。
燒掉盟書之後,李倧又命內侍取來一襲貂裘。
“此裘乃建奴偽帝黃臺吉所賜,今一併焚之。”
李倧說完又命內侍點了一把火,將貂裘也給燒掉。
再接下來,就是重新簽訂盟書,但是朱慈炯沒有帶崇禎的皇帝寶璽,所以這份盟書得先帶回南京蓋上崇禎的寶璽,然後再專門派人送回朝鮮。
到了這裡,朝鮮也就脫離建奴,重新成為大明的藩屬國。
再接下來,就是確定世子人選,這個其實已經沒有懸念,李現在已經成為李倧唯一在世的成年兒子。
朱慈炯道:“朝鮮王,有個事孤得跟你說聲抱歉。”
聽到這話,李倧和金瑬等朝鮮大臣頃刻臉色煞白,還道朱慈炯要提出什麼過分要求,譬如說要朝鮮進獻數千甚至數成處女。
建奴偽帝黃臺吉就曾幹過這事。
朝鮮不給,他們就直接動手搶。
誰讓他們朝鮮的女子豔名在外呢。
“是這樣,鳳林大君李淏已然歿於方才的亂戰中。”
朱慈炯目光轉向李,心說孤不會白替你擦屁股,將來總得百倍討回,只希望等將來付出代價的時候,不要埋怨。
李倧聞言,臉色頃刻間變成白紙。
也是可憐,原本就已經縱慾過度,已經油盡燈枯,結果又接連失去了長子以及次子,這樣的精神打擊,沒幾個老人能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