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瑬是領議政,而且是西人黨的黨魁,李倧也是有所忌憚。
當下李倧說道:“如此,我們就先登城,待核實了大明定王的身份之後再出城迎駕也不遲,左右也不差這片刻功夫。”
當下君臣一行便匆匆登上了彰義門城樓。
然而剛上城頭,李倧就受到巨大的驚嚇,險些從肩輿上一頭倒栽下來。
因為出現在彰義門外的並不只大明軍隊,竟還有一支騎兵,建奴騎兵!
而且兩支軍隊箭拔弩張,已經擺開陣勢,看樣子要在彰義門外大打出手。
“這怎麼回事?”李倧頓時間變了臉色,“怎麼明軍和清軍同時到了漢城?”
這裡說下朝鮮,兩次胡亂不光是打斷了朝鮮的嵴梁,也打崩了朝鮮的軍政體系,尤其是漢城以北的幾個道,軍政體系已經徹底崩潰。
所以朱慈炯的三千明軍和鰲拜的三千騎兵長驅直入,漢城卻沒有接到任何報告。
“樸東熙,這是怎麼回事?”金瑬目光轉向樸東熙,厲聲質問道,“你早就知道清軍也來了,對不對?剛才為什麼不對王上說實話?”
樸東熙低著頭,沒有吱聲,這事怎麼可能說實話?
要是讓王上知道鳳林大君也回來了,還有麟坪大君什麼事?
然而金瑬已經猜到了真相,厲聲道:“是不是鳳林大君也一起回來了?”
“淏兒也回來了嗎?”李倧大喜道,“東熙,淏兒跟?兒都回來了嗎?”
金瑬卻黑著臉說道:“王上,跟著明軍回來的是麟平大君,至於鳳林大君,應該是跟著外邊的清軍一起回來的。”
聽到這,李倧頓時有些懵逼。
隨行的文官武將也都傻了眼。
這下局面就複雜了,明軍護著李?、清軍護著李淏同時出現在了彰義門外,這下朝鮮應該怎麼選擇?似乎選擇誰都不好。
選明軍,就意味著背叛大清。
選清軍,就必須跟大明為敵。
大明和大清,朝鮮是誰也得罪不起。
於是乎,隨行的百多個文臣武將開始爭吵。
有的支援清軍,有的支援明軍,兩派意見吵得不可開交。
最後還是領議政金瑬壓下了大臣們的爭吵,一錘定音道:“不如靜觀其變,視清軍與明軍的交戰結果再來決定應該選誰不選誰。”
“對對,就聽領議政的,靜觀其變。”
李倧也覺得金瑬的主意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頓了頓,李倧又問金瑬:“金卿,你覺得最終誰能勝出?”
“王上,這還用得著問。”金瑬嘆息道,“明軍若是能打得過清軍,也就不會丟掉遼東的幾千裡江山,最後更是連京師都被清軍所奪。”
聽到這,左右的文官武將也紛紛出聲附和。
“是啊,清軍驍勇善戰,明軍絕對不是對手。”
“城外明軍和清軍差不多都在三千之數,同等兵力明軍根本就打不過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