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慎言道:“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以自古以來我儒家先賢在強調君權天授的同時,也會同時強調民意即天意,按照此學說,至少民意是完全有資格頒行一部約束皇權的法典,黃閣老以為然否?”
“這……”黃道周一時無言以對。
這怎麼反駁?總不能說孟子說的不對吧?
孟子說的要是不對,那整個儒家學說都要地動山搖。
可是站在儒家學說的框架內,根本反駁不了張慎言的這番言論。
但是黃道周也沒有輕易認輸,沉吟片刻之後又說道:“張閣老此話乃是對聖上格言的曲解,孟子所言民意並非真就是士民百姓的主張或者意見,這只是一種代指或者說泛指,其意圖也只是為了警醒君王不可苛待士民。”
張慎言道:“你這就是白馬非馬的詭辯了。”
當下兩人唇槍舌劍,在崇禎面前展開辯論。
稍頃之後路振飛和孟兆祥也相繼加入戰團。
然而即便是三打一,居然也是駁不倒黃道周。
晚明理學宗師的頭銜還真是不虛,黃道周還是有點東西。
【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因為有讀者已經看出來作者君對儒家的理解很膚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作者君是理工狗,對儒家就連一知半解都說不上】
最終還是崇禎強行打斷:“幾位閣老不必爭了,這樣爭論下去就算是爭論個三天三夜只怕也是難以爭出一個結果來,不如這樣,就在皇明時報以及翰林日報的頭版頭條上同時提出這個問題,讓全天下計程車民都參與討論,看是支援的人還是反對的人多,如果最終是支援計程車民佔據絕大多數,再討論頒行這部法典也是不遲。”
“臣附議。”路振飛雖然恨不得立刻代表天下士民支援,但還是耐著性子附議,張慎言還有孟兆祥很快也跟著附議。
黃道周對此也沒有異議。
“老臣亦附議。”
……
次日上午,兩篇文章同時刊載在皇明時報以及翰林日報的頭版頭條,頃刻之間就在江南八府一州的輿論場上驚起一場滔天巨浪。
皇明時報文章: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君王德行有虧時,士民有權力對其進行約束甚至於廢黜!
翰林日報文章:君權天授,君王乃是天子,神聖不可褻瀆,是故世間沒有任何人以及組織有權力約束又或者廢黜君王。
針對報紙上的這兩篇文章,一場聲勢浩大的辯論再次展開。
而且這次的辯論規模更大,還要超過之前的理學心學之辯。
不過有些出乎崇禎的預料,這次支援限制君權的是少數派,而擁護君權神聖不可褻瀆的卻是絕對的多數派,崇禎明顯有些低估了保皇派的數量及能量。
不過崇禎對此卻也不著急,因為立憲本身就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不過弔詭的是,西方的國王都是被動立憲,然而崇禎卻是主動立憲。
【今天依然只有一更,抱歉,還是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