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事最後被朱慈烺給制止了。
因為朱慈烺告訴他說,崇禎不會同意這麼做。
現在看來太子是對的,聖上果然反對這麼做。
崇禎當然反對這麼幹,因為他想要的是官督民辦,而非官督官辦。
如果直接以政府公權力給工匠立規矩,只准他們在大明兵工廠拿微薄的薪水,而不許他們去其他工坊拿高薪養家,那跟之前的匠戶有何區別?
按這個搞法,大明兵工廠很快就會淪為又一個兵仗局或者兵器監。
而大明兵工廠生產出來的燧發槍,很快也會成為以前的劣質鳥銃。
當下崇禎問詹仰之道:“詹翁,既然其他工坊可以給鐵匠給出高薪,為何大明兵工廠就不能給鐵匠高薪?”
“聖上,這個臣屬實辦不到啊。”
詹仰之叫苦道:“挖人的那些工坊只需要一兩個手藝好的鐵匠就行,所以薪水可以給到月俸五元甚至十元!但是大明兵工廠的鐵匠數量卻足足有三千人,去年招的六千學徒轉為正式工匠之後,鐵匠更達到了九千人。”
“若是給每個鐵匠五元的月俸,”
“只是九千鐵匠就需四萬五千元。”
“再算上其他車間的工匠的薪俸,”
“每個月只是工匠薪俸就超過五萬元!”
“一個月五萬,一年下來那便是六十萬。”
說到這,詹仰之都快要哭出聲來:“聖上,這如何能行?”
“大明兵工廠一年只能生產18000支步槍外加500門4寸炮,按每支步槍2.5元及每門炮600元計,總共也才34.5萬元。”
“也就是說忙碌一年,臣還要倒陪30萬。”
崇禎聞言也有些尷尬:“這個,朕回頭跟馬鳴騄說說。”
頓了頓,又道:“不過就算給你漲一點價,也絕不可能漲太多,所以這個事情還得你自己去想辦法,你可以跟鐵匠學徒籤長期合約嘛。”
“聖上所言極是。”詹仰之道,“臣已經開始跟工匠籤長期合約。”
“這才對嘛。”崇禎欣然說道,“總之一定按規矩辦事,不要想著你是大明兵工廠就能享有什麼特權,特權是沒有特權的,所有事都得按照規矩來。”
頓了頓,又問道:“如此說來,線膛步槍的生產速度就更加慢了?”
“是的。”詹仰之苦著臉說道,“拉制膛線太費工費時,鑽銃管最多隻需一個月,拉制膛線卻最少也要兩個月,如果全部生產線膛步槍,每個月只能夠生產五百支線膛步槍,差不多隻有燧發槍的三成半。”
崇禎聞言也是嘆息,生產力水平還是不行。
這要是有了蒸汽機,可以採用機械動力來鑽銃管以及拉制膛線,速度就會十倍百倍的提升,那個時候一個月就能生產上萬支線膛步槍。
說到底,還是得儘快將蒸汽機弄出來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