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父攝政王話,奴才當時就在場,而且就在十王身邊。”莽圖點點頭說,“因而從頭至尾看了整個戰鬥過程。”
“好,那朕有幾個問題想問你。”
多爾袞想了想問道:“當時明軍擺出的是一個什麼樣的陣形?”
“是一個長方形陣。”莽圖不假思索的答道,“長度約兩百步,寬約一百步,從裡到外總共分三排,每排三千個不到的明軍。”
多爾袞聞言便立刻開始默算起來。
長為兩百步寬為一百步的長方形,周長為六百步。
每排站三千個明軍,也就是一步之內有五個明軍。
“莽圖,這不對吧?”多爾袞問,“有這麼多明軍?”
“回皇父攝政王話,確有這麼多明軍,當時還有人數過。”
莽圖十分肯定的說:“明軍當時的站隊非常整齊,很容易數清楚,總共八千多明軍,每排大約兩千七百個差點。”
“那明軍不是得緊緊的挨在一起?”
“是的,是這樣的,明軍當時就是緊緊挨在一起,甚至需要側身。”
“尤其是前後兩隊明軍更迭之時,更是需要完全側身才能夠穿過。”
“真是緊挨在一起?”多爾袞的腦子裡有一道閃電劃過,隨即恍然大悟道,“如此說來朕便明白了,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洪承疇等幾人也是恍然。
只有曹爾玉和莽圖兩人一臉懵,心說你們都明白什麼了?
洪承疇說道:“主子,如此就說得通了,一步並立五個火槍手,則同等寬度的火力就可以增加至少三倍!如此確實有可能擋住騎兵。”
侯方域的關注點卻是另外一個:“那個刺刀是怎麼回事?”
“噢對,還有刺刀。”多爾袞如夢方醒道,“明軍自生火銃的刺刀是怎麼樣的?”
“回皇父攝政王話,此物的大概形狀是這樣子的。”莽圖說著,就拔出腰刀在地面上畫了一幅草圖,最後說道,“此物是套在自生火銃的銃管上的。”
“厲害,屬實厲害。”洪承疇連聲讚歎道,“此物看著雖然簡單,卻極為精妙,既讓火槍手擁有了長矛手的防禦,卻又不會影響自生火銃的射擊,屬實厲害,能夠打造出此物的人絕對是個大才,莫非也是湯若望般的西洋傳教士?”
莽圖搖了搖頭說道:“據聞此物是崇禎想出來的。”
“崇禎?”洪承疇和范文程等三人頓時面面相覷。
這個狗皇帝還有這本事?莫非是煤山悟道的緣故?
多爾袞當即吩咐莽圖說:“莽圖,你不必回曲阜了,立刻回北京,將你知道的關於自生火銃刺刀的一切告訴湯若望,讓湯若望也給我大清的每一把自生火銃都配上刺刀,然後替朕轉告湯若望,讓他繼續加大自生火銃的生產規模。”
“嗻!”莽圖答應了一聲,起身匆匆離開中軍大帳。
目送莽圖離開,多爾袞又回過頭問洪承疇幾人道:“幾位先生有何感想?”
范文程嘆息一聲,喟然說道:“主子,這是一種全新的火器戰法,奴才有預感,這種戰法一旦得到推廣開來,騎兵的作用將會大大的減弱。”
“不對,騎兵的作用還是有的。”洪承疇搖頭說,“至少騎兵的行軍奔襲速度就不是步兵所能比擬的,但是今後騎兵再無法成為戰場的主宰。”
“是的。”侯方域深以為然的道,“步兵主宰戰爭的時代已經到來。”
“步兵主宰戰爭?”多爾袞若有所思,又說道,“再說谷亭鎮之戰。”
“如果十王麾下並不只有八旗滿洲及八旗蒙古,如果八旗漢軍當時也在場的話,能否摧毀明軍的這個方形陣?”
“那自然是可以。”洪承疇不假思索的說,“明軍的這個步兵方陣雖然可以抵擋住蒙古騎兵的正面衝鋒,卻不可能擋住紅衣大炮的轟擊,八旗漢軍只需集中幾十門紅衣大炮,打上幾輪排炮,明軍的這個步兵方陣也就支離破碎了。”
“不盡然。”侯方域提出質疑道,“如果沒有地形的限制,明軍的這個步兵方陣其實是可移動的,結陣行軍的速度雖然比較慢,但肯定比紅衣大炮快。”
“那麼如果是駱駝迴旋炮呢?”多爾袞道,“應該能跟上明軍步兵方陣吧?”
“駱駝迴旋炮自然是可以的。”侯方域答道,“而且駱駝迴旋炮也是足可以摧毀明軍的步兵方陣,簡直堪稱是明軍的這個步兵方陣的剋星。”
多爾袞聞言便悄然鬆了口氣,有辦法破解就好。
“看起來,有必要讓喀爾喀蒙古儘快進貢駱駝。”
“再還有,要讓湯若望多打造五百門紅衣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