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上?”孫繁祉一邊往上揚土一邊問道,“你都看過一些什麼樣的兵書呀?”
“也沒看過幾本,就只看了一本績效新書。”周培公有些不好意思的說,“上面的布城諸器圖說篇裡沒有這個。”
“績效新書上當然沒這個。”
孫繁祉笑著說道:“這個叫銃臺,是當今聖上根據西洋銃臺改進而來的,用來防禦火炮可以收奇效,甚至比幾丈厚的城牆都還要堅固。”
“就這?”周培公明顯有些不信,“能比幾丈厚的城牆堅固?”
“小子,這你就不懂了吧,你可不要小覷這護坡,這護坡的最厲害之處是其與地面之間的這個夾角,由於這夾角極小,所以炮彈打中護坡後會形成跳彈,這樣一來護坡本身受到的衝擊力就會大大減低。”孫繁祉耐心的給周培公講解。
說話間,壕溝上方陡然響起空氣被撕開般的尖嘯,一聽這聲,孫繁祉就知道是八旗漢軍開始炮擊了。
“回去!”
孫繁祉當即帶著周培公和麾下其他新軍將士繞到銃臺的後方,又從銃臺後方的入口進入到地堡之中,躲避建奴的炮擊。
……
多爾袞已經上到剛剛搭建好的井闌車上。
站在五丈多高的井闌車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前方的明軍銃臺。
透過望遠鏡,多爾袞可以清楚的看見,只用了短短三天時間,明軍就在大沽口的西側以及南側各修建了一座大型銃臺。
這跟徐州明軍的戰術似乎又有所不同。
徐州明軍靠的是銃臺數量,每個銃臺的規格不大,也不見得有多堅固,但是勝在數量龐大,使得清軍進攻時無所適從。
大沽口的明軍卻只修建了兩個大銃臺。
兩個銃臺加上大沽口本身,正好構成一個品字形。
這兩個大銃臺除了尺寸要比徐州的銃臺大一些外,形狀幾乎沒有區別,都是內凹的六邊形,清軍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要面對來自兩個方向的明軍的交叉射擊,只不過每條稜邊暫時只有木柵欄,不算太堅固。
看木料粗細,燧發槍肯定是打不穿的。
但是紅衣大炮的炮彈就可以輕易摧毀。
多爾袞原本以為兩個銃臺的木柵欄會被紅衣大炮輕易撕碎,但是很快,他就發現情形有些不對,紅衣大炮的炮擊就沒有停下來過,但是銃臺的木柵欄卻毫髮無損,炮擊開始時是什麼樣子,現在依然是什麼樣子。
“主子,問題出在銃臺外圍的斜護坡。”
侯方域說道:“因為外圍的這一圈護坡比銃臺的木柵欄稍高,所以八旗漢軍的紅衣大炮除非從上往下打,否則根本打不著木柵欄。”
“確實如此。”洪承疇說道,“除非先行打穿護坡,否則打不著木柵欄。”
“亨九先生,打穿護坡那是不可能的。”侯方域道,“因為那一圈護坡的傾角很大,看上去就跟平地一般,紅衣大炮的炮彈打上去直接會跳起來。”
“還真的是。”多爾袞這會也是看見了,不斷有炮彈跳起來。
正面的那一圈護坡上雖然多了不少彈坑,但是並沒有實質性損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