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個月很可能就沒時間睡覺。
……
崇禎二十年(1647年)三月廿六日。
天色剛放亮,閻應元就爬上了瞭望塔。
這座瞭望塔是用木頭搭建的,有十丈高。
這不光是瞭望塔,同時也是閻應元的指揮塔。
白天透過訊號旗,夜間透過訊號燈,可以準確傳達指令。
因為大沽口這一片都是平原,所以瞭望塔上的視野極好,閻應元站在塔頂望鬥可以輕鬆看到周圍二十里開外的大概景象。
當然,要想看清楚就必須得藉助望遠鏡。
閻應元從腰間革囊取出望遠鏡,再一節一節拉開。
這赫然是一具單筒三節望遠鏡,南京望遠鏡工坊的產品。
玻璃產業也是崇禎透過軍工業來帶動的產業之一,為了推動玻璃產業的大發展,崇禎一次就給南京的兩家玻璃作坊下了一萬具望遠鏡的訂單。
當然,這一萬具三節望遠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交付。
在沒有機械動力之前,手工打磨真是既費工又費時。
閻應元將望遠鏡一節節的拉開,對著四周緩緩掃視過去。
忽然,閻應元的視線停住不動,然後開始調整望遠鏡的焦距。
焦距調整好之後,閻應元便清楚的看見,一隊隊的建奴正沿著衛河兩岸在開進,在衛河的冰面上,則是接續不斷的冰爬犁。
不少冰爬犁上還載著紅夷大炮。
來了,閻應元嘴角微微的一勾。
不知道這次來的是老對手多鐸,還是多爾袞?
不過,不管來的是誰,希望你能喜歡我給你們準備的見面禮,畢竟華夏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最是熱情好客。
很快,建奴的前鋒騎兵距離外圍陣地已經不足五里。
閻應元早已經讓新軍在外圍設定了標註距離的石標,五里以內每隔一里設一標,這也是為了方便炮兵調整俯仰角。
因為這樣就可以省去測距環節。
當然,為了不讓建奴發現,距離標記是做了偽裝的。
這個距離,其實已經進入部署在前沿陣地的20門4寸炮的射程內,因為4寸炮的最大射程就是五里。
只不過這個距離開火,純屬浪費炮彈及火藥。
然而閻應元卻放下望遠鏡,探頭對著底下說:“給外圍的炮兵傳令,裝藥減半,對建奴實施十輪射擊。”
“啊?”底下的傳令兵懷疑自己耳朵聽錯了。
建奴的前鋒都還在五里外,在這個距離發炮,根本毫無命中率可言,可是閻大人居然還要把裝藥減半,肯定是聽錯了。
“愣著做什麼?”閻應元大喝道,“趕緊下令。”
“是。”傳令兵這才發現並未聽錯,閻大人的命令就是如此,當下舉起訊號旗,向前方的陣地下達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