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徐州這邊,回過頭再來說黃宗羲。
楊破奴和隨行的另外三個邊軍全力搖櫓,再加上是順流而下,因而速度極快,當天傍晚小船就到了邳州碼頭。
巧了,閻應元、盧象同和華夏等十幾個勤王士子也都在邳州。
閻應元他們聚集到邳州,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想要向路振飛討一個應對之策,究竟是否要交出鄉勇指揮權?
因為朝廷公文已經下來。
要求勤王士子交出鄉勇的指揮權。
好在這些鄉勇是由勤王士子一手編練的,除了他們勤王士子,淮安府的地方官員諸如支廷諫等人,根本就指揮不動。
所以,閻應元他們不交兵權的話,這些地方官是無可奈何的。
但是交還是不交出兵權,十幾個勤王士子中間也有不同意見,閻應元一派認為不能交,但是盧象同一派認為應該以大局為重。
路振飛也是不知道怎麼辦?
因為以前沒遇到過這種事,沒成例可循。
聽聞士子黃宗羲到了邳州,路振飛頓時大喜過望。
心想沒準聖上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所以著黃宗羲送旨意過來。
但是見著黃宗羲之後,路振飛卻失望了,因為黃宗羲並不是來送旨意的,而且聖上也不知道內閣要剝奪勤王士子兵權這件事。
路振飛嘆道:“看來還得派信差去徐州。”
黃宗羲便道:“路部堂,送信的差遣就交給楊把總。”
楊破奴也道:“小人自幼生長在長江邊,頗通水性,可以從上游鳧水進去,建奴雖然在岸邊設定了大量的夜不收以及伏路軍,也是攔不住小人。”
“好,那就有勞楊把總。”路振飛當即用蠟丸封好密信交給楊破奴。
楊破奴與黃宗羲道別後,又從北岸繞道去黃河上游,準備再次鳧水。
此外,路振飛又派了一隊邊軍先護送黃宗羲順水而下到宿遷,閻應元因為急著要返回山陽城,就正好同行。
這一路能和閻應元同行,黃宗羲還是非常開心的。
士子營有六千多名士子,有進士、也有舉人秀才。
有明一代,進士、舉人及秀才間的地位差距極大,這種差距難免帶進士子營。
黃宗羲身為舉人,表面上或許不會擺出來,但是內心裡難免會看輕秀才,而閻應元恰恰就是屢試不中的秀才,然後改考武舉才出的仕。
再加閻應元不善言辭,因此在士子營裡並不出挑。
在此之前,黃宗羲甚至不知道士子營有閻應元這一號人。
但是山陽城一戰讓閻應元名聲大噪,黃宗羲對閻應元也是極為欽佩,所以這次在邳州相見之後免不了要結交一番。
“皕亨兄。”黃宗羲對著閻應元長揖。
“不敢當前輩如此大禮。”閻應元慌忙對揖,且伏得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