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徐應偉、鄭森還有夏允彝等勤王士子卻早已經適應了這些,之前北上徐州的兩個多月他們就是一路探討預判過來的。
鄭森剛才讓徐應偉拔了頭籌,這會不想再落後。
崇禎話音剛落,鄭森便立刻搶著說道:“臣以為,建奴既然已經發現了雲龍山這個薄弱點,就一定不會輕易放棄,所以接下來的主攻方向仍舊還是雲龍山。”
“但是再像這次這般,投入大量精銳白甲兵發動強攻,估計是不會了。”
“以臣的估計,接下來建奴應該會採取最常用的戰法,出動八旗漢軍以及包衣奴才,爭取逐次填平外圍兩重銃臺,然後再向雲龍山直接發起進攻。”
“大木兄所言極是。”夏允彝也附和道,“建奴除非在雲龍山被徹底打服,否則他們是絕不可能放棄強攻計劃的,所以接下來在雲龍山肯定還會有一場甚至多場惡戰,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才行。”
徐應偉肅然道:“也需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要將剛才所說的專門針對建奴白甲兵的各種戰法都準備起來。”
金聲桓、馬化豹等武將神情凜然。
心說這些讀書人還真就成了建奴肚子裡的蛔蟲?
居然連建奴接下來會怎麼做都能說出個一二三?怎麼就不信呢?
“好。”崇禎欣然一點頭,又說道,“鄭森,你去徐州城內蒐集大鐵鍋及糞水;夏允彝,你負責收集貯麻編織漁網;徐應偉,你負責去收集麵粉。”
“是。”眾士子轟然應諾。
……
明軍緊鑼密鼓的在雲龍山上展開戰備工作,建奴卻並沒有急著發動第二波進攻,因為責任問題還沒有釐清,內部的思想還沒有統一呢。
如果只是戰死兩千旗丁,多鐸根本不用請示北京。
身為清廷的定國大將軍,這點權力多鐸還是有的。
但是一傢伙葬送九百護軍,這就不是小事,必須得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要不然方方面面都不好交代,禮親王代善那一支尤其不好交代。
所以當天晚上,多鐸就給北京送出八百里加急塘報。
兩天後的傍晚,多鐸送出的塘報就已經進了北京城。
接到多鐸塘報,多爾袞又氣又急,氣的多鐸這麼不小心,只是第一波進攻就吃了這麼大一個敗仗,急的是這事要是處理不好,後面的整個計劃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搞不好登基後就只能立福臨為太子,這是他萬萬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必須得配合多鐸把這件事做成鐵案。
不過話說回來,多爾袞對於剷除豪格這事也是樂見其成。
當下多爾袞召急剛林、祁充格這兩大心腹前來睿親王府,議定好章程,多爾袞便帶著多鐸的塘報匆匆進了紫禁城。
隨即景陽鐘聲響徹紫禁城。
留在北京的親王郡王貝勒還有八旗貴族被急召進建極殿。
多爾袞一頓操作下來,豪格出工不出力、非議老汗立國之戰導致雲龍山大敗,一仗葬送清廷九百護軍就成了鐵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