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內,乾淨得如被舔過一般的飯盒被丟在了垃圾桶裡,陸雲正一邊回味著嘴中貨真價實的肉與菜的滋味,一邊翻看著終端內的資訊。
先是麵包,後是真正的肉、菜、飯,陸雲今天算是享受到了原先在郊區,可能大半輩子都享受不到的快樂。
而當他從終端的公開資訊中瞭解到,像這樣的東西在公司基本可以每天吃到的時候,陸雲突然之間就對在以太公司的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陸雲讚歎,真不愧是一手創立了居住區的以太公司,這內部的條件果然是外界難以想象的。
不過,也有一個疑問在陸雲的腦海中升起,為什麼以太公司要將居住區分割為全然不同的郊區與市區?
他在離家前遇到的那名女性,她對陸雲所說的話仍被後者記在心裡。
為什麼M(13)、N(14)區之間僅有一區之隔,生活的世界卻是天差地別?
陸雲嘆了口氣,決定暫時不考慮這些他無法獲知答案的問題,陸雲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嘆了口氣,過去的他可不會思考這種問題。
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到終端上,經過不短時間的閱讀,陸雲已經對以太公司有了個大致的瞭解。
雖然因為許可權問題,他能知道的應該也不能算太多,但起碼已經比在外界的時候瞭解得清楚多了。
對外方面,有關以太公司地下的一切對外部都是保密的,原則上除了擁有許可權等級的員工之外,所有獲知了有關公司地下資訊的人都必須經過記憶處理才能離開。
這甚至包括了在地表工作的員工,而擁有許可權等級的員工,除了需要外出和有關以太塔的工作之外,基本都只在地下活動。
至於為什麼以太塔需要許可權員工去操作,陸雲就不知道了,許可權等級E看不了以太塔的相關內容,而且那也不屬於外勤部的工作範圍。
而許可權等級比陸雲之前想得還要重要,這不僅僅體現在終端和職務上,它更是員工作為一個“個體”對公司的價值。
拿外勤部舉例,陸雲現在的許可權等級是E,能調動的許可權等級員工數量為4名F級,20名G級和50名無許可權員工。
不提這在陸雲看來算得上離譜的人力呼叫許可權,更誇張的是,如果在行動過程中造成了人員傷亡,除了那4名F級員工,陸雲僅需提供名單和數字而已。
在郊區時,陸雲已經透過道聽途說對公司作風有了大概的瞭解,這樣的規定,多半是因為除了F級及以上的員工,都只是消耗品。
陸雲想到這,不禁吞了口唾沫,外勤部的工作他透過封燃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深入郊區的情況下,確實難免造成人員傷亡。
但,這終端上清清楚楚地寫著,這樣的許可權是不分部門的,也就是說…
在以太公司的其他部門中,會造成大量傷亡的工作同樣時有發生。
這實在讓陸雲有些難以想象,以太公司的內部到底是存在什麼樣的危險才會讓公司做出如此規定?
陸雲在這一刻又回想起了走廊上隨處可見的安保器械,想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戰後異常。
退出公開資訊一欄,陸雲迅速開啟了戰後異常的相關資料,果然,在最開始就介紹了有關以太生產的資料。
以太公司地下共有90層,除去1層純粹用作辦公與上層員工的住宿之外,2~90層內都關押著危險等級各異的戰後異常。
2~30層為上層,主要負責人為科長,對應戰後異常的危險等級為FE。
31~80層為中層,主要負責人為處長,對應戰後異常的危險等級為DB。
81~90層為下層,主要負責人為部長,對應戰後異常的危險等級為A。
被公司收容的戰後異常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這也是為什麼以太公司敢於將戰後異常收押在公司內部的原因。
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的出逃是沒有危險的。
陸雲注意到在戰後異常相關的列表中,有一個叫作“收容失效”的選項,沒有猶豫,他立刻點開了它。
與它的標題一樣,裡面全都是近期有哪些戰後異常從收容單元出逃,並造成傷亡的報告,不過因為陸雲的許可權只有E,他只能看到上層的報告。
可這也足夠觸目驚心了。
“危險等級E:‘聒噪夜鶯’,因F級員工米思達(已身亡)工作失誤,造成3名F級員工、8名G級員工死亡,並導致20名員工永久性失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