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子蘇描述之時只是輕描淡寫,草草簡單,但楊起深知當年那般程度的算計埋伏,必是驚天動地,鬼哭神泣。目光望其虛無元神,暗淡無光,不禁側然心動,於是心想:“師尊應當不會妄言,倘若生死關頭,的確會不惜代價保全性命,法寶始終屬於身外之物,不如性命來得緊要。”有了這般念頭,自是打消了討要靈品法寶的想法。
白子蘇說道:“儘管現在賜贈你靈品法寶,以你目前的實力,根本沒有辦法施展,到頭來只徒勞無益。田仁書以山河太清上境的道行,方能勉為其難的使出天庚劍十之五六的威能,只怕唯有古道境界才能毫無保留的施展而出。你當前不過一元氣鼎,儘管有了那等法寶亦不能發揮出來。”說的倒不是甚麼矇昧之言,靈品法寶的確需要修士相當的道行。
楊起聞言,點頭認同,以他當前的修為,在祭出下品法寶大智劍之時,都覺得相當勉強,又何況是靈品法寶呢。白子蘇見到他這般模樣,心頭微動,說道:“老夫這裡的確沒有靈品法寶,就算是上品法寶都是拿不出一樣。但你大可不必擔心,只要你好好修行,以後成為四品天師,自然就能如願以償。當需謹記,天師可是最不缺乏法寶的職業。”
楊起沉吟說道:“師尊說的在理,倒是弟子有點操之過急。只是儘管無有法寶,但秘笈甚麼的物事,應當是有的罷?”心裡無奈,暗暗想著:“倘若在此之前得知師尊身無分文,無論如何都不能入其門下,真是失了算計。我尚有身世未揭,今日又著了道,不知應當向九泉之下的祖父交代。”念及此處,不禁目中溼潤,隱有淚光。
白子蘇目光如炬,望向楊起,如若要把他看得明明白白似的,只有說道:“老夫這裡的確有相當你修煉的秘笈,是一種來歷不凡的劍法,是當年老夫遊歷天下之時偶然從某位隱世高人的藏物裡得到。倘若你能施展出其十之七八的威能,倒是可以稱得上同境之內的強者。只是這套劍法並非人人能以參悟,縱是老夫都尚未明白,你可是已經做好打算了麼?”
楊起聞言,臉色發苦,沉吟說道:“弟子的天賦當真是糟糕的緊。以師尊的機智才華尚且不能弄清明白,弟子這般榆木腦袋,更是無能為力。還請師尊再尋別的秘笈罷,好是那種於天資並不講究的法門,弟子倒是可以嘗試一番。”說完以後,不由得暗暗自惱。別人都是苦苦尋求名師而不可得,自個卻是有了名師無法學藝。
白子蘇微微發笑,說道:“你這麼想法可真是大錯特錯。老夫要傳你的那套劍法講究的可不是甚麼天資聰穎之輩,而正是需要你這個愚不可及的腦袋。曾有無數天之驕子嘗試修煉,但到頭來終是白白忙活,倒是那些資質愚厚之人,不出一年半載就能盡數參悟,當真是奇了怪了。那位開創劍法的高人曾經就有提及,愈是實誠至真之人,便愈容易修行。”白子蘇天資卓絕,乃是古往今來不可多得的奇才,無論參悟何等博大精深的武學,終是輕而易舉,暢通無阻。但對於這套劍法,卻是始終奈何不得。
楊起暗暗驚奇,心想:“世上竟有這般稀奇古怪的劍法。尋常武學均是天資聰穎之輩輕易領悟參會,它則是反其道而行之,變成愈是愚鈍木訥之人愈大有可為,那位高人想必也是一位性情古怪的角色。但不管高人怎麼古怪,總而言之現在是便宜了我,真是意外之喜。”於是出言說道:“弟子懇請師尊傳以劍法。”
白子蘇說道:“劍法自是要傳給你的,以你這般愚厚天資,可謂是量身定製,再合適不過了。話雖如此,但你莫要掉以輕心,怠慢懶惰,否則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有一點你需謹記,這套劍法固然招式簡略,但練習起來可不是甚麼簡單的事情,只它需要的是你的堅毅執著,不輕言棄,箇中艱苦實難言喻。倘若你現在就此罷休,老夫念在師徒情義,自當會再替你找出其他合適的秘笈。”
楊起聞言,面不改色,目光堅毅,說道:“只要不是先天已有打算之事,無論前方艱難險阻,崎嶇無平,弟子定當竭盡全力,絕不輕拂師門顏面。從古至今,但凡英雄豪傑,無有不是歷盡千辛萬苦,世上又怎會有不勞而獲之事?弟子固然愚鈍,但箇中道理總是明白的。”語意堅決,毋庸置疑,此乃其對白子蘇許下的首個承諾。
白子蘇目露欣慰之色,說道:“無愧是老夫親自挑選的傳人,且不論天資何為,只這般堅毅,就足以令群雄刮目相待。既然你心意已決,老夫便親自傳你無上劍法。”說完之後,從腰間儲物袋裡拿出一部秘笈,只見頁面塗著“愚公六劍”四個黑體大字。白子蘇拂袖揮出,把秘笈送到楊起面前。
楊起鄭重其事的捧著秘笈“愚公六劍”,心裡暗暗想著:“這套劍法的名字當真古怪,師尊將其描述得神乎其神,應當有個威震八方的名字才對,莫非當年那位賜贈師尊秘笈的隱世高人姓名便是愚公不成?若是這般緣由,倒是合情合理,頗有意義。”心裡雖於劍法名字有些見解,但終是可以感應得到,這套“愚公六劍”絕非等閒。
白子蘇向來心思玲瓏,見微知著,從楊起方才的古怪神色,便能知曉其內心念頭,說道:“你定是認為劍法的名字頗為不妥,應當有個響亮的名頭才是合情合理。你的見解倒是不錯,只是你有所不知,這個名字可是根據劍法內容推衍而出,當中劍法至理便在‘愚’字上面。古往今來,但凡頭腦靈活之輩,均有投機取巧之念頭,但這套劍法講究的正是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走捷徑。在那些自以為是的世人眼裡,此乃無知變通,愚不可及,豈知大智若愚。”